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52224292-202008-313355 主题分类: 预决算绩效管理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08-14 17:10
名 称: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14 17:10
字号:[ ]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编制。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是财政全额预算拨款的行政单位。2019年独立核算行政机构1个,其中包含:7个内设科室(办公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耕地保护科、矿产资源管理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科、规划科、行政审批科、调查测绘和确权登记科)未独立核算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9个(东川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东川区铜都街道自然资源所加挂碧谷街道自然资源所牌子、东川区拖布卡自然资源所、东川区汤丹镇自然资源所、东川区阿旺镇自然资源所、东川区乌龙镇自然资源所、东川区因民镇自然资源所、东川区红土地镇自然资源所、东川区舍块乡自然资源所),未独立核算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个(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国土规划整理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编制数为97人(其中:行政编制20人,事业编制77人),2019年年末实有人数为91人(其中:行政18人,事业73人)。

(二)部门职能。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1.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统一标准,拟定区级实施办法和措施,落实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

3.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执行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

4.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

5.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落实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地方标准。

6.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

7.负责全区各行业专项规划涉及国土空间的统筹协调和审核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

8.统筹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指导实施有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9.负责组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牵头拟订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负责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组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10.负责管理地质勘查行业和地质工作。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11.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监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防护标准。

12.负责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按照权限负责矿业权管理,负责权限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压覆矿产资源审批。

13.负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测绘服务、测绘成果管理工作。

14.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科技发展,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15.根据区委、区政府授权,对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调处土地权属和矿业权纠纷。

16.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完成脱贫攻坚帮扶任务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全面为脱贫攻坚助力。

3.做好规划相关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4.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力度。

6.按职能职责落实矿产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资源重生态更加坚定有力。

7.夯实地籍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民生工作。

8.做好执法监察工作。

9.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部门管理制度。

因机构改革,自然资源局2019年延用原国土局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共东川区国土资源局党组关于印发东川区国土资源局内部管理制度的通知》。制度主要包含《日常考勤制度》、《请销假管理制度》、《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督查督办工作规定》、《公务接待制度》、《定向化保障车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办公用品采购管理制度》、《公章使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制度》、《行政权力运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五)部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2019年东川区国土资源局总收入为11895.06(含上年结转512.26万元),总支出为9501.6元,2019年末结转结余2393.46万元,全部为项目经费结转,包含昆财非税〔2019〕42号 2019年昆明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市对下补助经费59.23万元,昆财非税〔2018〕149号 2018年市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199.88万元,昆财非税〔2019〕98号 地质灾害治理及搬迁项目资金876.6万元,昆财农〔2019〕124号 土地复垦成本支出26.5万元,昆财非税〔2019〕52号 下达2019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2.42万元,昆财非税〔2019〕53号 下达2019年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万元,昆财非税〔2018〕126号 2018年土地资源卫片执法检查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万元,昆财非税〔2018〕146号 2018年耕地质量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万元,昆财非税〔2019〕89号 下达2019年度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废弃露天矿山)治理资金363.42万元,昆财非税〔2018〕187号 2018年中央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485.01万元,昆财非税〔2019〕62号 2019年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切块补助资金270.4万元

(六)政府采购情况。

2019年度,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38.4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2.29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236.2万元

(七)固定资产情况。

2019年东川区自然资源局固定资产为1287.54万元,(其中房屋660.56平方米价值64.61万元,车辆二辆价值50.36万元,其他固定资产为1274.29万元)。无形资产101.72万元(其中土地34万元,软件67.72万元)。

二、绩效目标

(一)部门总目标。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3平方公里。

2.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抓好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依法打击惩处非法开山毁林、开山取石、开矿采砂等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3.做精做细城乡发展规划,完成全区32.8平方公里数字化现状地形图测绘。

4.完成城乡发展建设用地规划,做好土地收储及供给工作。

5.确定矿山转型升级整合主体,签订“整合重组”类矿山整合协议;整合主体编制整合实施方案,推动各整合区块2019年开展实质性的整合工作。

6.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数据汇总工作。完成2019年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7.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二)部门项目具体计划目标。

1.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强化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以补定占”,

将补充耕地能力作为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2.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古茶山保护规划等专

项规划。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

3.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做好国家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和长江岸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矿山生态修复机制。

4.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开展无效批准文件清理处置认定工作,全面推进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攻坚行动。充分挖掘

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实单

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全面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确保全省“四个一百”“五网建设”“三张牌”“补短板、增动力”、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重点保障易地搬迁扶贫和“十三五”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用地,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用地保障。

6.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做好全省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深入推进矿业权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全面清理排查整治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有序推进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工作。深化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制度改革,做好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

7.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认真贯彻“宁要数据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的要求,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州(市)、县(市、区)“三调”配套经费,按时完成内外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认真开展县级自检、州(市)级检查和省级核查反馈意见整改,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核查。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

8.提高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服务质量。继续整合自然

资源确权登记职能,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

理基础平台,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确

权登记制度,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动人

员、流程、信息集成,继续推进“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和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省所有市县一般不动产登记、批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7个、3个工作日内。扎买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

开展城镇全域不动产权籍调查,着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9.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推进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维护更新,加强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重点工作专题性监测,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0.强化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结合“数字云南”建设,做好自然资源统计分析,完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库,构建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自然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推进资源数字化和服务管理数字化,实现“张图”管理,强化自然资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11.升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手段运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复查工作,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大因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力度,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进度。

12.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征地程序,按要求执行“告知、确认、听证”及“两公告一登记”等规定和制度。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严格落实征地社会保障,主动、规范公开征地信息。做好自然资源领域综治维稳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化解处置信访矛盾纠纷。

13.做好自然资源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两条主线,落实好用地保障、地灾防治等自然资源扶贫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实施,做好项目验收工作,按期完成2018年、2019年国家下达的调剂指标任务,促进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流转交易和本地使用。完成乌蒙山云南片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14.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强化与检察机关协作,推进自然资源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落实。认真落实2019年执法年工作安排部署,做好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常态化的执法监管机制。继续做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期间发现的另案处理违法违规问题整治整改工作。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做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完成历史违法用地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整改工作。

15.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用地用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整合集中审批职能,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提升审批质量和效率。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强化服务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六个--”便民行动,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和“一网通办”系统建设。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着力提升自然资源系统社会形象。

16.持续提升政务管理水平。认真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做好自然资源方针政策、决策部署

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检查工作,加强重点事项和突出

问题督查督办。加大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务公

开质量和水平。严格落实保密管理制度,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建立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制度,重视社会舆情稳控,及时有效应对负面舆情。

17.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

的建设放在首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着力为基层减负。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点问

题,注重日常监督。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

18.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格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不作为慢作为

问题专项整治年”行动,着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问题。根

据新《公务员法》及干部队伍实际,扎实稳慎推进职务和职

级并行工作。加强干部培养教育,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人才队

伍建设。

三、评价思路和过程

(一)评价思路

确认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目标→梳理部门内容管理制度及存量资源→分析确定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评价重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的。

通过收集部门(单位)基本情况、预算制定与明细、部门中长期规划目标及组织架构等信息,分析部门(单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中长期规划目标完成与履职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找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评价依据。

区级目标考核相关文件及考核结果,绩效管理相关文件,2019年部门决算情况。

(四)评价对象及评价时段。

评价对象为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时段为20191-12月。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1.评价结果。东川区自然资源局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评分98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评分92分,等级为“优”。

2.绩效分析

1规划及重点项目保障的工作

贯彻国家省市区三调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真实、真实、再真实”的要求,严密组织实施各项调查任务。开展“实干快干”集中攻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于9月25日顺利完成县级初始调查成果通过省级核查,现正报自然资源部核查中,为开展各项规划工作绘好一张“底图”。二是全力保障稳增长政策落地和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作用,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完成铜都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第一次修改并获批复,确保众智技改项目和华润天然气项目落地。完成红土地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东川种养加和文体旅旅游产业链扶贫项目等3个项目的用地预审,预审用地面积13.3公顷。三是组织东川区生态红线评估工作。目前,已完成材料收集及评估方案初稿编制,报至省市评审。

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力度。一落实重点民生公益项建设。全年功东高速公路主线用地223.1公顷已获批准;东格、格巧高速公路主线用地221.6公顷已按审批权限上报。易地扶贫搬迁供应土地12.1公顷(2018年供应的),审批农村宅基地 60户 0.4762公顷。二是强化市场调控,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2019年上级下达供应计划指标为22.8公顷。按照省、市、区对批而未供工作清理的要求,对历年已批建设用地进行筛选排查,严格落实供地政策,2019年供应5.06公顷,价款0.5亿元。待功东高速公路用地供应后近五年供地率可达99.26%。三是稳增长、降成本,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用好用活相关政策 ,推进工业用地成本降低举措,积极探索租让并举、弹性年期制度。四是全面提升矿政监督管理。2019年完成个矿业权联勘联审7个、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10个。截至目前,根据企业申请,已通过三级联网审批系统上报5个采矿延续申请业务和3个探矿权延续申请业务。2019完成个矿业权联勘联审7个、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10个;发预警通知书18份及到期通知书4份。开展了全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公示率100%。完成6个采矿权和3个探矿权随机抽查任务,核查率100%。

(2)生态保护、修复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东川区2018年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自检92.4分;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结合“三调”成果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分析调研,部署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在实地踏勘举证后,确定划定面积347公顷。进一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约束。落实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开展补充耕地指标调查摸底工作,指导各项目建设科学上报调剂需求,保障各类重大项目顺利报批。二是依土地整治规划总体部署,目前对已完成的阿旺、汤丹等2个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建设规模12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98公顷,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并加快新项目的选定工作;8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按要求移交区农业农村局;三是加强矿权设置管理。第一依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全面落实各类保护责任,现有4个矿业权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重叠,按程序办理有序退出手续。正在办理5个矿业权与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存在重叠退出。第二妥善解决矿山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东川区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该项工作被列为省级“亮点”,目前正在按照省级要求对区转型升级整合重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将26个采矿权整合为13个。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第一积极开展高速公路临时用地的复垦成果初验,及时督促红石岩采石场和景兴采石场按复垦方案开展复垦工作,按期复垦。第二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认真落实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保护要求,委托西勘院专家针对全区堆渣点及尾矿库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针对122个隐患点提交技术调查报告,已向企业发放整改通知65份,要求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限期整改。第三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区级地灾治理重点项目:东川区因民镇政府驻地桃花沟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和东川区铜都街道铜厂箐泥石流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工程建设已完成。中型地灾项目东川区拖布卡镇大荒地村补味小组泥石流导流堤防治工程项目及东川区汤丹镇江西村坪子地泥石流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24万元,工程建设已完成。目前,正在组织资料准备申请验收。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面开展全区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第一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一步规范矿硐管理,开展了地下矿山矿硐清理、排查、整治工作,全区地下矿山矿硐共计532口,其中在用122口,均统一编号建档;对废弃矿硐采取砌封、焊封措施进行封堵,已完成封堵矿硐406口;同期完成运矿道路砌封5条,拆除临时工棚0.2公顷;第二是联动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整治整改工作,清理整治整改隐患点122个,现已落实整改措施81个;第三是配合做小江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对小江河道28家采沙企业的开采、加工设备进行了全部拆除,对无序堆放的砂料场地和采沙区域河道进行清理平整,对大白河桥两侧的功东高速公路临时拌合站和村民私搭乱建临时房屋进行拆除,共拆除设备设施和地面建筑0.6公顷,清理采沙场地和河道平整近10公顷。五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8年度“五采区”植被恢复工作任务。按照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暨城乡园林绿化“三年行动”相关文件要求和工作安排,截至目前,完成本年度华新水泥矿山开采区域植被恢复任务,恢复总面积约为1.85公顷, 种植银合欢、芒果、滇朴、竹子等植物3万棵(完成任务600%)。

3扎实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2019年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69个,受威胁群众9081户、47100人,潜在经济损失29.11亿元,需采取工程治理56个,搬迁避让措施86个,监测措施127个。积极落实“十有县”建设工作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不断充实、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编制《东川区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东川区2019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1个,《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9个,《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5个,各乡、镇(街道办)也相继编制和发布了本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和中型以上地质灾害“一点一案”并落实监测人员586人。2019年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省、市检查组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

4)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2019年共出动400余人次,巡查191家次,发现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44起,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44份;依法立案查处25起,共依法没收违法所得31.1万元,处以罚款910万元。一是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研究制定全区工作方案,扎实推进问题整治工作,完成了红土地山居农家乐和三江口布依农庄等6宗I类大棚房问题的整改任务。二是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结合违法用地整治完成白鹤滩淹没区区水位线下114宗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复垦,共拆除地面设施17.96公顷,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乱象,为下步常态化、规范化用地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地下矿山矿硐清理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区地下矿山矿硐共计532口,其中在用122口,均统一编号建档,对废弃矿硐采取砌封、焊封措施进行封堵,完成封堵矿硐406口,完成运矿道路砌封5条,有效维护了我区地下矿山开采秩序。三是抓好土地卫片工作。从严从紧抓好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导、压实属地责任,完成了自然资源部2018年度下发的土地卫片1419个图斑的外业核查和系统填报,对卫片发现的18宗违法用地进行立案查处,目前正在按相关要求抓紧2016年至2018年土地卫片后续整改工作。

5其他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中心工作,抓好专项开展。一是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同中央、省、市保持对应的原则,组建区自然资源局。理顺职责,确立“三定”,确保机改工作平稳顺利;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三项工作:2019年度,固定资产目标下达任务为2亿元,2018年在库续建项目7个,新增东川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入库项目1个,截至目前我局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8亿元,已超额完成任务0.8亿元。向上争取资金任务为0.53亿元,2019年共完成0.57亿元,超额完成0.039亿元,完成调整任务数的107.29%。下达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目前已同昆明世纪丽晶大酒店有限公司签订了二期工程招商引资服务协议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制定了《昆明市东川区国土资源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制定对应工作规则。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截至目前我局共组织行政复议及诉讼5宗,受理法院司法文书4宗。四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结合领域 “治乱”专项行动。紧密围绕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重点和各项任务,切实履职,深度摸排涉嫌涉黑涉恶线索17条,上报线索3条,现3条线索,相关部门正在审查中。加强行业监管,强化“治乱”行动,突出重点领域整治。制定了《昆明市东川区国土资源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乱"专项行动方案》,以“转型升级”、“大棚房”、“环保问题”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行业领域管理的乱点乱象,开展矿产、土地、地灾治理项目和地开发整理项目为重点的乱点乱象专项整治工作。五是围绕重点工作,抓好督查督办。2019年共收到上级部门涉及我局牵头的督办件41件,截至目前共上报各类督办件369件;六是高度重视提案建议办理。2019年,承办区政协提案共6件,其中主办件3件,协办件3件,办理评价满意率为100%。

(三)具体绩效分析。2019年区自然资源局预算经费安排严格按照年初预算安排执行,有效防止了超预算支出问题;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经法规,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局财务科及各业务科室加强对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资金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并发挥应有的绩效。根据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要求,自评得分98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评分92分,财政支出绩效为“优”。

五、主要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提供组织保障,确保机构改革中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局内各部门的支出责任,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机构改革,2019年延用原东川区国土资源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未因机构改革而中断。

(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确保工作开展

为提高相关人员业务能力,适应开展工作的现实需要,今年东川区财政局举办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会议,根据本区实际,重点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对象、职责分工及指标体系、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交流,研讨了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东川区自然资源局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会议,学习相关政策,为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

(一)年初预算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偏低,难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由于我区财力紧张,年初部门公用经费预算定额标准普遍偏低,机构改革后我局下设机构及人员多,工作量大,靠预算安排公用经费难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转。

(二)年初预算项目支出保障不到位,项目推进难度大。根据单位职能职责及相关工作安排,我局年初均申报了项目支出预算,一些项目属中央、省、市、区要求必须开展且区级需配套资金的,但因财力不足预算均未安排资金,导致项目不能按期推进,业务科室编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时积极性不高。部分年初区级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因财力不足未落实影响项目推进。

(三)上级补助项目资金年末才拨入单位账户,当年难以正常形成支出。致使年末结转结余较上年增长过大,难以控制年末结转结余率,影响了2019年度的整体支出绩效。

(四)因机构改革新划入的职能职责,人员和经费不到位,影响规划等相关工作推荐。

(五)整体及项目绩效评价没有真正实现专人管理。机构改革后东川区自然资源局下设15个事业单位(其中:参公事业单位9个,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6个),连局本级一共包含15个编制机构,除区土地储备中心为一级预算单位独立核算外,其他二级单位没有实行独立核算,财务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统一并在局本级由局办公室负责完成。难以抽出专人负责绩效管理工作。

七、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预算绩效管理业务进行培训指导,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逐年提高单位区级预算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附件: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资金支出绩效

附件:土地复垦成本支出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附件:东川因民镇政府驻地桃花沟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