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摘要
一、部门概况: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属行政单位,下设8家事业单位:昆明市东川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昆明市东川区新村林场、昆明市东川区二二二林场、昆明市东川区法者林场、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木材检查站、昆明市东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昆明市东川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昆明市东川区阿旺木材检查站。2019年末实有人员编制155人。其中:行政编制17人(含机关工勤人员3名),事业编制138人。实有人员151人,其中:实有行政人员16人(含机关工勤人员3人),事业人员132人,离休人员3人。
年度重点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深化依法治林;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任务8.724万亩;完成核桃、花椒、杨梅、芒果、大枣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4100亩;森林防火方面,严格森林防火责任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84798份份,签订五类人责任书2547份;林政工作方面,全年共接收林地审批项目报件41个;天然林保护方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面积163.54万亩,完成2019年公益林补偿费兑现1122.14万元,资金兑现率为99%;完成核桃良种品比试验实施方案编写及11个核桃品种的嫁接工作,进入物候观测阶段;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脱贫攻坚实现新巩固;管党治党得到新加强。
预算收支总额:本年收入合计11177.4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0694.5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482.97万元。
本年支出合计6865.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32.31万元、项目支出4032.99万元。
预算执行情况: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收入年初预算数3471.37万元,决算数13040.25万元,其中:本年收入预算数3471.37万元,决算数11177.49万元,差异率221.99%,上年结余1862.75万元。支出年初预算数3471.37万元,决算数6865.3万元,差异率97.77%,其中:基本支出年初预算数2564.14万元,决算数2833.68万元,差异率10.51%,项目支出年初预算数907.23万元,决算数4031.61万元,差异率344.39%。
二、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规定的内容,经我局认真自评,2019年度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9分,自评结果为“优”。
三、经验、问题和建议
1.经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绩效目标;认真做好绩效监控管理;按相关规定开展绩效评价。
2.存在的问题:绩效指标有待细化、量化,逐步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 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慢,部分项目前期偏慢,报账不及时。
3.改进措施及建议:加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学习培训,规范部门预算收支核算,一是制定和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标准,严格按项目和进度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二是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差异,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
正文: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东川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东川区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东财绩〔2020〕3号)文件精神,我单位对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进行了全面综合评价。整体支出分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的评价重点是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降低一般运行经费、加强项目支出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专项支出的评价重点是规范管理促发展,提高资金绩效,经全面综合评价,我局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8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编制。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属行政单位,下设8家事业单位:昆明市东川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昆明市东川区新村林场、昆明市东川区二二二林场、昆明市东川区法者林场、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木材检查站、昆明市东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昆明市东川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昆明市东川区阿旺木材检查站。2019年末实有人员编制155人。其中:行政编制17人(含机关工勤人员3名),事业编制138人。实有人员151人,其中:实有行政人员16人(含机关工勤人员3人),事业人员132人,离休人员3人。
(二)部门职能。
1.负责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督管理。拟订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并统一发布有关信息。承担林业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
2.组织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导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指导、监督全民义务植树、城乡绿化工作。指导、实施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监测工作。承担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工作。
3.负责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组织编制全区森林采伐限额,经国家、省级、市级批准后监督执行。负责林地管理,拟订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国有林场的国有森林资源。负责国家级、省级、市级公益林申报,组织实施区级公益林划定,组织实施公益林管理工作。负责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监督管理草原的开发利用。负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拟订湿地保护规划,监督管理湿地的开发利用。
4.负责监督管理荒漠化防治工作。组织开展荒漠调查,组织拟订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划,监督管理石漠化、沙化土地的开发利用。
5.负责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以及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管理。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提出调整昆明市东川区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植物名录的建议,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采集、驯养繁殖或培植、经营利用,按分工监督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
6.负责监督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拟订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组织开展国家公园的划定、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提出新建、调整各类国家级、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地的申报建议并按程序报批。牵头有关部门拟订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报经批准后指导实施。负责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等的申报和相关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申报。负责森林旅游发展的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
7.负责推进林业和草原改革和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拟订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草原等重大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拟订林业和草原发展、维护林业和草原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组织、指导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工作。指导监督林下经济发展。开展退耕(牧)还林(草),负责天然林保护工作。
8.执行林业和草原资源优化配置及木材利用政策,监督实施林业和草原产业相关标准,组织、指导林产品质量监督,负责生态扶贫有关工作。
9.组织实施国有林场基本建设和发展,组织林木种子、草种种质资源普查,组织建立种质资源库,负责良种选育推广,管理林木种苗、草种生产经营行为,监管林木种苗、草种质量。监督管理林业和草原生物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组织和监督生态定位站和生态体系建设。
10.指导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公安工作,监督管理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公安队伍,指导相关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负责有关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林区社会治安治理工作。
11.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有关要求,组织编制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组织国有(集体)林场和草原开展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防火工作。负责林业和草原灾害统计评估及恢复重建工作。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12.监督管理林业和草原资金和国有资产,提出林业和草原预算内投资、国家、省级、市级、区级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核准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与拟订林业和草原经济调节政策,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工作。负责林业和草原经济运行分析。
13.负责林业和草原科技、教育、宣传和外事工作,负责林业和草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林业和草原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务。承担湿地、防治荒漠化、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国际公约履约工作。
14.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1.自身建设开启新篇章。深化机构改革。按照全区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总体部署,2019年3月中旬,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成立,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积极做好职能整合、人员划转工作,与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做好草原监督管理、城市后山管理等职能接交。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编制并印发区内三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做好国有林场离任审计,编制完成全区2015—2018年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情况报告,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回头看”国家级检查验收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二二二林场老来红林区公益林管护站、二二二林场因民林区林区道路已通过区级验收;新村林场奔多林区公益林管护站、块河林区管护站建设有序推进。深化依法治林。健全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续聘2名律师担任局法律顾问;继续推进林业和草原“放管服”工作,将乡镇(街道)辖区范围内单位、个人采伐非林地上林木50立方米以下的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办理;对80卷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组织10余名干部参加行政执法培训。
2.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抓好林业产业项目,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快推进林产业项目,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任务8.724万亩,其中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5万亩、国家森林抚育0.6万亩、国家退耕还林3.941万亩、省级陡坡地治理0.4万亩、廊道面山绿化造林0.12万亩、市级低效林改造0.1万亩、市级封山育林2.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2万株;完成2016-2018年区级荒山造林项目补植补造11.6万亩;完成国土绿化1310.2亩。全年办理征(占)用公益林备案登记22起,涉及征(占)用永久性公益林面积451.53亩。兑付东川区2006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生态林面积及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的国家级第二批补助资金598.7438万元,兑现2019年度退耕还林市级补助资金978.24万元。
3.林业产业再添新活力。完成核桃、花椒、杨梅、芒果、大枣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4100亩,投入资金414.7027万元,
带动林农2018户79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15户4581人。实施花椒种植项目2000亩,涉及3镇8个贫困村15个村民小组,带动林农496户17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4户1121人。实施油橄榄种植150亩,带动林农25户87人。加快新型林业经济主体建设,全年复评龙头企业2家,4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市级评审。
4.森林管护有了新提升。森林防火方面,严格森林防火责任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84798份份,签订五类人责任书2547份;严控野外火源,辖区各森林防火检查点登记车辆、人员7000人次,收缴火机、火柴等火源4200个。截止5月31日防火期结束,辖区发生火情1起荒火,过火总面积300亩,无森林面积受害,当日扑灭率100%,火案查处率100%。林政工作方面,全年共接收林地审批项目报件41个,其中22个已取得批复,已组件上报8个,11个正在组件中。开展森林资源卫片执法工作,对上级移交的899个市级图斑进行现地验证核实,其中涉嫌违法图斑643个,涉嫌违法面积349.0387公顷,涉嫌违法采伐蓄积1042.5立方米;不存在违法行为、无需处理图斑256个,目前正在对国家级移交的666个图斑进行现地核查。全年共办理林木采伐审批项目15个,采伐蓄积1305.87立方米,其中征占用林地项目7个,蓄积458.3立方米,不占用限额;森林抚育项目1个,为疏伐、修枝,无蓄积;四旁树枯死木采伐1株,蓄积2.12立方米;非林地上个人所有林木采伐项目6个,采伐蓄积845.453,不占用限额。天然林保护方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面积163.54万亩,完成2019年公益林补偿费兑现1122.14万元,资金兑现率为99%。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做好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物、古树名木等保护管理工作。
5.科技支撑取得新实效。夯实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完成核桃良种品比试验实施方案编写及11个核桃品种的嫁接工作,进入物候观测阶段。做好本地核桃良种区域性种植试验,实施“石林6号”“东川4号”“寻倘1号”3个良种区域性种植试验,积极配合省林科院完成《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泡核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申报。全年完成雨季造林种苗质量检验11个苗批、305.05万株;完成201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核桃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技术培训6期,培训技术人员350余人。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在新村林场、拖布卡坡头村、树桔村建立3个市级监测点,在8个乡镇(街道)、3个国营林场设置一般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配备15名专职监测人员。全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为282.41万亩,监测覆盖率100%;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万亩,防治率为100%。
6.脱贫攻坚实现新巩固。继续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作,查缺补漏、整改提升,完善台账资料,全力做好省检、国检期间的佐证工作。全局选派驻村队员18名、扶贫先锋队员61名,共96名帮扶干部挂钩3个村436户贫困群众。抓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组织干部职工576人次深入挂钩村遍访贫困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解决群众所急所难,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配合区联席办做好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选派工作,新选派8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招用78名易地搬迁未就业人员为临时护林员。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进生态补偿脱贫行动,实施核桃提质增效统一整形修剪、统一树干涂白、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抹芽“五统一”工程, 1.3万亩核桃实现提质增效,实现核桃丰产、群众增收。开展抗旱助脱贫行动,组织林业科技小分队深入乡镇、村组,指导群众科学抗旱保苗。全区698名生态护林员、扑火队员通过参与森林管护实现就近就地增加收入。
(四)部门管理制度。
为顺应机构改革要求,加快林业草原事业改革发展,区林业和草原局在学习借鉴相关单位管理制度基础上,于2019年8月组织编写了《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制度汇编》,较为全面的收录了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学习教育、内部管理、党支部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包括党组会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定、“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旨在通过建章立制,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以制度化确保机关作风持续好转的良好局面,切实构建山清水秀的干事创业氛围,续写林业草原事业发展新篇章。
(五)部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1、2019年年初预算数3471.3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564.14万元、项目支出907.23万元。比2018年的年初预算数3109.56万增加了361.75万元,增加了12%,增加的原因为项目支出增加及人员工资增加。
2、本年收入合计11177.49万元,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收入,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0694.5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482.97万元;中央资金2792.45万元、省级资金813.36万元、市级资金3630.7万元、区级资金3940.99万元。
本年支出合计6865.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32.31万元、项目支出4032.99万元。
3、上年结转结余资金1862.75万元。
(六)政府采购情况。
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2019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云政办函〔2019〕23号)文件要求办理,2019年度政府采购支出517.16万元,主要用于采购货物支出。
(七)固定资产情况。
2019年固定资产原值3548.58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54.2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494.3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155.35万元,占固定资产的18.50%;通用设备280.11万元,占50.58%;专用设备25.14万元,占27.54%;文物和陈列品0万元,占0%;图书档案0万元,占0%;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33.7万元,占3.38%。无形资产15.5万元。
二、绩效目标
(一)部门总目标。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暨城乡园林绿化“十二项行动”“四大工程”,切实做好高速公路沿线廊道、城市面山绿化工程,紧紧围绕“三美东川?创业铜都”建设目标,扎实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暨城乡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认真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和区级重点项目,确保营造林任务完成率100%、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野生动物保护率,控制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受害率,维护林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加强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林下经济开发。
3.加强对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检查,协调组织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
4.加强林业行政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保护。
5.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林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6.抓好核桃提质增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开展绿色生态文化宣传。
(二)部门项目具体计划目标。
1.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任务8.724万亩,其中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5万亩、国家森林抚育0.6万亩、国家退耕还林3.941万亩、省级陡坡地治理0.4万亩、廊道面山绿化造林0.12万亩、市级低效林改造0.1万亩、市级封山育林2.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2万株;完成2016-2018年区级荒山造林项目补植补造11.6万亩;完成国土绿化1310.2亩。全年办理征(占)用公益林备案登记22起,涉及征(占)用永久性公益林面积451.53亩。兑付东川区2006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生态林面积及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的国家级第二批补助资金598.7438万元,兑现2019年度退耕还林市级补助资金978.24万元;完成核桃、花椒、杨梅、芒果、大枣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4100亩,投入资金414.7027万元。
2.抓好资源保护工作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定。森林防火方面,完成2019年森林防火监测面积167.67万亩,覆盖86个贫困村,供养长期扑火队员和季节性扑火队员260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林火当日扑灭率达98%以上;完成2019年公益林97.79万亩和商品林30.24万亩共49.4万元的火灾保险保费投保;严格森林防火责任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84798份份,签订五类人责任书2547份;严控野外火源,辖区各森林防火检查点登记车辆、人员7000人次,收缴火机、火柴等火源4200个。截止5月31日防火期结束,辖区发生火情1起荒火,过火总面积300亩,无森林面积受害,当日扑灭率100%,火案查处率100%。林政工作方面,全年共接收林地审批项目报件41个,其中22个已取得批复,已组件上报8个,11个正在组件中。开展森林资源卫片执法工作,对上级移交的899个市级图斑进行现地验证核实,其中涉嫌违法图斑643个,涉嫌违法面积349.0387公顷,涉嫌违法采伐蓄积1042.5立方米;不存在违法行为、无需处理图斑256个,目前正在对国家级移交的666个图斑进行现地核查。全年共办理林木采伐审批项目15个,采伐蓄积1305.87立方米,其中征占用林地项目7个,蓄积458.3立方米,不占用限额;森林抚育项目1个,为疏伐、修枝,无蓄积;四旁树枯死木采伐1株,蓄积2.12立方米;非林地上个人所有林木采伐项目6个,采伐蓄积845.453,不占用限额。天然林保护方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面积163.54万亩,完成2019年公益林补偿费兑现1122.14万元,资金兑现率为99%。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做好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物、古树名木等保护管理工作。
3.抓好林业产业发展
完成核桃良种品比试验实施方案编写及11个核桃品种的嫁接工作,进入物候观测阶段。做好本地核桃良种区域性种植试验,实施“石林6号”“东川4号”“寻倘1号”3个良种区域性种植试验,积极配合省林科院完成《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泡核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申报。全年完成雨季造林种苗质量检验11个苗批、305.05万株;完成201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核桃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技术培训6期,培训技术人员350余人。
4.推进林业改革工作
按照全区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总体部署,2019年3月中旬,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成立,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积极做好职能整合、人员划转工作,与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做好草原监督管理、城市后山管理等职能接交,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工作,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实现管护方式和监管体制创新,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年度目标任务。
5.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在新村林场、拖布卡坡头村、树桔村建立3个市级监测点,在8个乡镇(街道)、3个国营林场设置一般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配备15名专职监测人员。全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为282.41万亩,监测覆盖率100%;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万亩,防治率为100%。
6. 做好林业生态扶贫
充分发挥林业在山区林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落实生态补偿脱贫攻坚的牵头任务和林业扶贫工作措施。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和扶贫包村工作,落实帮扶措施,推动帮扶项目落地,确保帮扶见实效。
7. 加强林业系统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好全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机关文化建设和支部自身建设“五项”党建重点工作。完善制度,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评价思路和过程
(一)评价思路:确认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目标→梳理部门内容管理制度及存量资源→分析确定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评价重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的。通过收集部门(单位)基本情况、预算制定与明细、部门中长期规划目标及组织架构等信息,分析部门(单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中长期规划目标完成与履职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找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东川区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东政发〔2017〕111号)、《东川区部门预算绩效自评管理暂行办法》(东政办发〔2019〕92号)、《东川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东财绩〔2020〕3号),部门(单位)三定方案、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及中长期规划,专项资金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部门(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等。
(四)评价对象及评价时段。
评价对象: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评价时段: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1.评价结果。
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规定的内容,经我局认真自评,2019年度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9分,自评结果为“优”。
2.主要绩效。
按照区级部门预算编制通知和有关要求,按时完成预算编制报送工作,预算编制准确。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制完整、合理。及时足额将非税收入缴入财政国库,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林业事业机构运行经费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没有产生债务。按要求及时公开预算、决算、绩效等信息。按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上报国有资产报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整并执行良好。
(二)具体绩效分析。对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项进行分析、评价并打分。各个项目从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三方面对绩效进行打分,具体情况详见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共性指标体系表。
五、主要经验做法
(一)绩效目标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编制绩效目标,开展中央、省和市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绩效目标。
(二)绩效监控管理。按要求开展预算绩效跟踪监控,定期采集预算绩效监控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各季度预算按目标执行,督促项目实施进度。
(三)绩效评价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部门整体支出、项目支出和中央、省、市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支出的绩效自评,全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评价报告格式规范,指标明确,严格按要求提供评价材料,配合市财政局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指标有待细化、量化,逐步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
(二)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慢,部分项目前期偏慢,报账不及时。
七、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针对各项目具体细化绩效指标、年度目标,抓好绩效目标编制,力争绩效目标依据充分,提高项目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并严格按照绩效指标执行。
(二)加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学习培训,规范部门预算收支核算,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项目进度的督查,健全项目绩效跟踪监控机制,促进项目加快实施,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差异,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