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副书记 区长 郝国栋参加“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领导干部微访谈
发布时间:2023-11-22 17:31
字号:[
大
中
小
]
编者按: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月3日-7日举行。在“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领导干部微访谈上,各县区领导就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谈感受、提思路、讲措施、谋落实。

2月5日,中共东川区委副书记、区长郝国栋参加访谈,就东川区如何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进行阐释。

问:市委提出了抓好“八个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实施“三年行动”的发展路径,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召开的市“两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你县(市、区)将如何做好2023年的工作?
答:市委提出的“八个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实施“三年行动”的发展路径,以及正在召开的市“两会”进一步明确的今年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向全社会释放出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鲜明信号。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谋划站位高、起点准、引领性强,符合昆明实际,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指引。今年,我们将以“33611”工作思路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即: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分三个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年促示范、争当排头兵,八年大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五年大跨越、同步现代化;打造实力东川、幸福东川、开放东川、绿美东川、平安东川、和谐东川“六个东川”;把2023年作为“产业项目攻坚年”;进一步细化《东川区“促示范、争当排头兵”2023 年重点任务清单》,包括39项重点工作、53个重大项目和44个三年行动计划。
问:今年,昆明将狠抓产业发展,你县(市、区)在抓实产业,推进项目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如何实现新突破?
答:今年,我们将以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行动。大抓产业方面,树牢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理念,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园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全力协调跟进铜、磷项目审批,争取在铜、磷产业链延伸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专班推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宇泽半导体和旭合新能源项目建设,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启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切实把再生资源产业做优做强。年内实现新增 5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 3 户高新技术企业、2 户专精特新企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00 亿元以上。我们还将推动文旅突破,围绕四季特色旅游,打造“趣玩东川”品牌,高水平策划运营红土音乐节等文化旅游活动,举办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大抓招商方面,推进“一把手”招商,紧盯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心组织重大招商引资活动,高质量参与省、市招商引资推介会,适时举办东川专题推介会。构建“从考察洽谈到投资签约、到项目开工”的工作闭环,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到位率、履约率、开工率。大抓项目方面,着力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领导挂钩和专班推进机制,谋划前期及新开工项目270 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50 个以上,开工建设10 亿元以上项目10 个。争取东川港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
问:昆明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你县(市、区)在突出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协调发展方面会有怎样的举措?
答: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东川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我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我们通过实施林业PPP项目、生态修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等,森林覆盖率升至41.3%;成功打造了小流域治理典型案例,小江沿线山变绿、水变清;矿山实现了从“灰头土脸”到“披上绿妆”的转变,新华社关注报道“东川区绿色蝶变生态治理路径”。下一步,我们将始终以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一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林业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好金沙江、小江流域污染防治,确保区域内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是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已有矿山改造升级力度,新建、扩建矿山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三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行“生态+光伏”模式,科学谋划全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及修复光伏电站、农牧光互补光伏电站光伏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