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1042号提案的答复
昆明市东川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1042号提案的答复
第四组(民建、经济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四组(民建、经济界)提出的《关于突出资源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第61042号)提案交由区商务投促局主办,区工科信局、园区管委会协办。现将提案办理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案基本情况
近年来,东川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融入产业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之中,围绕“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定位,落实“11133”发展思路,强化部门协作,拓宽招商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平台优势日益凸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签约项目履约率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下,招商引资工作中还存在着新引进的产业化重点项目不多,投资规模偏小,项目质量不高,有影响力、有聚集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还不多。特别是工业上,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项目不多的情况。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1.认真分析研究。提案接办后,区商务投促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由单位领导亲自带头认真研究,围绕提案建议三个方面工作逐项细致分析,搞清提案建议的关键所在,切实吃透提案的精神实质内容,为后续逐条办理认真落实提案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2.成立领导小组。按照按照重点提案应当落实1个工作方案、1次联合调研、1场面商会议、1份情况报告的“四个一”工作要求,在区政府分管领导的带头研究下,区商务投促局于2022年6月22日草拟了《关于落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1042号提案的工作方案》函送相关协办单位征求意见,结合征求意见完善后,于7月15日形成《关于配合做好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1042号提案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商务投促局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协办单位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填办理工作。
3.拟定实施意见。结合提案精神实质,根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区委五届二次全会、东川区2022年招商引资暨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为构建全区“一盘棋”招商引资工作格局,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率,优化招商引资服务环境,按照“重点聚焦、靶向发力、精准出击、统分结合、务求实效”的原则,东川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拟定了《2022年东川区产业招商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东招引办发〔2022〕1号),提高招商引资前、中、后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二)密切联系,强化沟通对接
在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区商务投促局按照工作程序,在明确协办单位后,安排专人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提出办理意见,同时加强了与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的沟通交流,虚心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及时改进办理工作,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联动配合,强化工作落实
在与政协委员细致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区商务投促局协同区工科信局、园区管委会围绕提案建议三个方面认真组织办理。
1.瞄准市场优势,做大稀贵金属产业。一是梳理产业链。东川区重点围绕稀贵金属产业上、中、下游原材料、加工及产品等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招商引资,落实招才引智。结合《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市委办〔2021〕87号)和《关于建立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市委办〔2022〕7号)文件要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制”,强化产业发展要素分析,聚焦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建立了稀贵金属产业链,初步拟定了重点产业招商图谱。二是紧扣产业链精准招商。按照“缺龙头的引龙头,缺关键的补关键,缺高端的引高端”的思路,围绕产业链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及其配套产业的重点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针对有意向到东川投资的企业,细化招商方案,切实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推动产业链朝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在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资金争取等环节上搞好服务,为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创造优良环境。三是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建设。2022年以来,成功推进昆明铂生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高纯贵金属粉体材料产业化项目、云南昆明首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50000辆废旧汽车拆解、云南高蒸笼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处理50000吨废弃塑料项目、昆明鹏程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综合回收产业化项目、昆明稀贵裕银冶炼有限公司+希贵裕银生产线产业优化提升项目、云南东昌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超高纯半导体锗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提升及研发项目、云南荣耀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万吨废线路板回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云南昊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电解铝撇渣(铝灰)处置项目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区内希贵金属产业初具规模。
2.讲好东川故事,做强铜基新材料产业。一是找准东川铜基新材料发展定位。东川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深度贫困县,在税收、劳动就业、土地审批、产业扶持等方面有许多特殊政策。作为产业发展的地方顶层设计,东川区已将“发展精铜深加工产业”写入东川区“十四五”规划,目前正谋划在云南东川产业园内建设“东川绿色铜基新材料示范园”,以铜基新材料发展为主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定位。二是东川矿产铜在高端制造应用中的绝对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铜生产和消费大国,对铜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数据显示,由于近年来国内冶炼产能扩张迅速,我国对铜精矿的需求量增长远高于国内产量增幅和增速,国内铜精矿产消(产量和消费量)缺口逐步扩大,2020年缺口已经达到542万吨。近几年,进口铜精矿也有较快增长。但由于疫情影响,目前进口铜精矿也受到影响,疫情的常态化让众多企业将目光又投转国内的精铜矿。东川未来有望生产出的精铜矿将是目前铜精矿市场空缺的重要补给,因此东川矿产铜在助力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有着绝对优势。三是加强宣传和推介。东川区紧扣铜产业发展转型,举办了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策划拍摄了园区招商宣传片《天南铜都绿色转型之路》,一方面紧扣矿产铜这一资源招牌,突出讲好东川矿产铜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高端制造应用中矿产铜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东川“天南铜都”历史招牌,突出讲好3000年工业历史造就的东川群众对工业文明与生俱来的认同和敏锐,以及“一五”时期以来培养和传承出一代代工业企业管理人才的故事。疏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多种方式,利用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代表招商等多种纬度开展招商和宣传。四是紧扣铜基新材料产业精准招商。成立了主要负责铜基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的产业专业招商组,组建立了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大力扶持铜冶炼技改重点项目,推动铜产业“工艺极”、“日用极”延伸,发展铜深加工,铜杆(特种电线电缆)、铜管(空调和电冰箱)、铜合精密带材和超长线材制品等高强高导铜合金、高精度内螺纹铜管、铜板带(电子工业)、铜箔(PCB电路板和新能源锂电池)、铜工艺品(文化旅游配套)等后端产品。重点推进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昆明金水铜冶炼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阴极铜、53万吨硫酸技术提升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3.转变发展方式,做优绿色建材产业。一是积极落实绿色建材产业现状梳理。东川区拥有丰富的河砂资源,且河砂含磷高、硬度强、质地优良,是昆明长水机场建设用料的指定河砂,现有储量64l7万立方米(可利用1604万立方米),年度开采量300万立方米。汤丹镇石材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汉白玉、将军石、青石板、红砂等多种石材具有分布较广、储量大的优势。现有规上绿色建材企业云南中州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产值6921.8万元。东川区正在规划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完善工业排放付费和尾矿综合利用奖励制度,支持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鼓励支持绿色新型水泥、微晶石(玻璃)、预拌混凝土、隔音保温材料、海绵城市建材产品——透水砖、陶粒瓷砖、灰砂砖、泡沫混凝土砌块和人造石英石板材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二是找准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好区内河砂资源、选铜尾矿、炼铜废渣、磷石膏等再生资源开展绿色建材产业招商,突出产城融合,变“原料优质”为“产品质优”。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四方地东片区规划用地870.75亩,以东川优质河砂和工业固废利用为优势,大力发展石材加工、PVC管材、装饰材料、装配式构件等新型建材,到2025年,力争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三是紧扣绿色建材产业精准招商。围绕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产业,瞄准领军企业精准招商,抓大带小、强势突破。尤其是对照住建部印发的《全国装配式建筑企业示范基地》目录挂图作战,结合招商引资前期对接情况筛选出目标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互访,有效提升了招商的精准度、实效性。与中安海博(重庆)实业有限公司就磷石膏利用项目,上海尚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就尾矿利用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就河砂利用项目,昆明华琼工贸有限公司就砂石料利用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推进华新水泥(昆明东川)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中拓建材(云南)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隔声保温砂浆生产线等一批绿色建材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责任重视不够
今年的招商工作年后一收假就进行了早布置、早安排,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均已非常明确,仍然有部分责任单位对工作目标置若罔闻,特别是市级竞赛中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仍有部门仍然为0,外资仍然为0。
(二)协作意识不高
各部门招商组和产业专业招商组协作联动意识不高,彼此对接和引进的项目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信息对接不畅通不及时,新引进项目目标任务对市级竞赛任务的支撑性不足。
(三)工作推动不力
在“招大引强”推动力上有所削弱,部分存在“躺平”思想,对接客商不积极不主动,谋划项目不精准不成熟,对区情、资源、政策等不熟悉,在项目谈判中算不清“经济账”,签约项目推进落地措施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今后工作中,东川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理念,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一)储备项目,强化产业引领
一是进一步完善东川区招商引资“十四五”规划、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东川区产业招商图谱,深度谋划一批操作性强、成熟度高、资源挖掘深、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储备一批包装项目。二是结合前期对接工作,全面梳理重点目标企业,加大对接和跟踪力度,落实企业投资意向,储备一批签约项目。三是对区内签约促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集中协调会商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加大督查问效力度,储备一批开工项目。
(二)内培外引,强化链条完善
一是培育和壮大目前区内有的重点产业。例如,抓紧推进金水铜20万吨阴极铜技改项目,充实铜加工原材料资源优势,吸引中下游企业向资源靠拢,进一步链接下游电子元器件企业、小家电制造企业等入驻。二是加大精准招商力度。针对中下游产业链缺失,依靠区内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优质企业项目投资落户东川,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构建产业生态圈。
(三)落实载体,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大区内僵尸企业、签约未开工项目、已开工停滞项目的梳理和清退工作,腾笼换鸟,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供应计划,为新增急需落地项目提供有效载体。三是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落实园区标准化厂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厂房租用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对区内烂尾楼盘的清理和处置工作,引入新增投资主体,盘活烂尾楼盘,加快项目建设,为总部、楼宇类企业项目提供舒适便捷的楼宇资源。
(四)队伍建设,强化提质增效
一是结合区内目标任务分解拟定、招商引资“红黑榜”考评和产业招商等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在提升招商队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目标落实,提升产业专业招商水平。二是有机结合省、市、区相关培训,重点加强政策把握、项目促进、产业分析、投资服务、项目洽谈等能力的培训,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水平,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化招商引资团队。三是积极组织走出去培训,用好“典型引路法”和“拿来主义”,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聚力短板不足补齐,促进工作效能提升,推进目标落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委员、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朱玉梅,13629686877。
昆明市东川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