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52224292-202210-615861 主题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10-12 15:31
名 称: 东川区2022年三季度劳动工资分析
文号: 关键字:

东川区2022年三季度劳动工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15:31
字号:[ ]

一、 基本情况

2022年三季度,全区规上调查单位104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5家,同比增长16.9%;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7421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874人,同比增长28.6%;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51016千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0094千元,同比增长29.3%;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4293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66元,同比增长11.3%。

2022年三季度,全区规下样本单位数40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447人,较去年同期减少35人,同比下降1%;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69566千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832千元,同比增长12.9%;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76603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608元,同比增长6.4%。

(一)规上企业情况

从期末人数来看,规上企业涉及的10个行业中,共有4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人数增加较多的行业是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分别增加2633人、1009人、344人,同比增长40.6%、41%、9%;有4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所减少,其中人数减少较多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减少187人、23人、22人,同比下降67.8%、44.2%、33.8%。1个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去年持平。

从工资总额来看,有7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有所增加,其中工资总额增加较多的行业是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加147648千元、24238千元、2080千元,同比增长57.9%、13.4%、50.4%;有2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有所减少,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减少4112千元、3788千元,同比下降62.3%、41.6%。

从平均工资来看,共有7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有所增加,其中平均工资增加较多的行业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分别增加9128元、7233元、5863元,同比增长24.9%、30.3%、17.7%;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2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有所减少,分别减少35956千元、2640千元,同比下降25.3%、7.8%。

(二)规下样本单位情况

从期末人数来看,规下样本单位涉及的12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人数增加较多的是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分别增加87人、16人、14人,同比增长42.2%、1.3%、10.1%;有5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所减少,其中人数减少较多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采矿业,分别减少115人、25人、14人,同比下降19.4%、73.5%、27.5%。非营利性服务中,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增加14人,同比增长10.1%;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期末人增加5人,同比增长0.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增加16人,同比增长1.3%。

从工资总额来看,有9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有所增加,其中工资总额增加较多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分别增加15935千元、6204千元、4074千元,同比增长16.7%、5.9%、60.3%;有3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有所减少,其中工资总额减少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减少271千元,同比下降26.8%。非营利性服务中,教育行业增加605千元,同比增长5.6%;卫生和社会工作增加15935千元,同比增长16.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6204千元,同比增长5.9%。

从平均工资来看,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有所增加,其中平均工资增加较多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建筑业,采矿业,分别增加14202元、11913元、9531元,同比增长15.9%、48.4%、29.7%;有5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有所减少,其中平均工资减少较多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分别减少4917元、4350元、4223元,同比下降9.7%、11.5%、5.4%。非营利性服务中,教育行业减少4223元,同比下降5.4%;卫生和社会增加14202元,同比增长15.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5633元,同比增长6.6%。

二、 规上企业数据变动原因

(一)期末人数变动

规上企业涉及的10个行业中,大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所增加,因部分矿山企业和建筑业因工程原因,增加临时用工,导致三季度末期末人数呈增长趋势。

表1:四上企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情况

指标名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本期

上年同期

增减绝对数

增长率(%)

总计

17421

13547

3874

28. 6

(一)农、林、牧、渔业





(二)采矿业

9125

6492

2633

40. 6

(三)制造业

4175

3831

344

9. 0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3

65

-22

-33.8

(五)建筑业

3468

2459

1009

41. 0

(六)批发和零售业

195

126

69

54. 8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2


52


(八)住宿和餐饮业

89

276

-187

-67.8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十)金融业





(十一)房地产业

200

201

-1

-0.5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9

52

-23

-44.2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十六)教育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5

45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二)季末工资总额变动

三季度工资总额呈增长趋势的原因如下:一是规上多家采矿业企业恢复生产,制造业因业务需要,平均用工明显增加,导致工资总额增加;二是因铜价上涨,采矿企业效益好,职工年终奖金发放高于去年同期。

(三)季末平均工资变动

一是采矿业平均工资整体上涨导致所有规上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呈两位数大幅增长,其主要原因是铜价上涨,采矿企业效益好,职工年终奖金发放高于去年同期;二是由于建筑业工价上涨,三是部分房地产业补发部分奖金。

三、 规下样本单位数据变动原因

(一)期末人数变动

三季度规下企业涉及的12个行业中,各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呈现“增多降少”态势。

三季度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减少35人,同比下降1%,一是因云南同祥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拆迁业务减少,用工减少,二是由于建筑业企业工程量减少,临时用工不大。

表2:四下样本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情况

指标名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本期

上年同期

增减绝对数

增长率(%)

总计

3447

3482

-35

-1.0

农、林、牧、渔业

293

206

87

42. 2

采矿业

37

51

-14

-27.5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9

78

1

1. 3

建筑业

9

34

-25

-73.5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

29

-4

-13.8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11

11



房地产业

39

40

-1

-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77

592

-115

-19.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

4

1

25. 0

教育

153

139

14

10. 1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81

1076

5

0. 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238

1222

16

1. 3


(二)核算行业工资总额变动情况

九大核算行业中,房地产业增加66千元,同比增长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3125千元,同比增长20.8%,因云南同祥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拆迁业务增加,用工大量增加,导致工资总额明显增加;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增增加16千元,同比增长10.6;教育行业增加605千元,同比增长5.6%,因昆明市东川区汤丹中学一是人均增资300元,二是发放了乡镇补贴、双目标绩效奖金;卫生和社会工作增加15935千元,同比增长16.7%,3家样本单位都因人均增资300元,另外都提前发放了绩效奖金;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6204千元,同比增长5.9%,因行政事业单位一是人均增资300元,二是提前发放了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季度,从就业结构看,从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仍占主导地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16811,占“四上”单位从业人员的96.5%;从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仅有610人,仅占“四上”单位从业人员的3.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的27.6倍,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分布差距仍然较大。

五、 建议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结构分布合理。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促就业,推动就业结构分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