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民政发(2022)128号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1044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61044号提案答复的函
韩顺东、许玉波、李锐丹委员:
您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健全完善乡镇老年人基本养老体系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底,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61871人其中:城市28005人,农村33866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3%;80—99岁8726人;100岁以上21人;农村留守老年人数1998人;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
二、办理情况
近年来,东川区民政局始终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养老工作整体水平,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东川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东川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方案》(东政办发〔2020〕142号)、《关于建立东川区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东政办发〔2021〕22号)、《东川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东政办发〔2021〕22号)等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加大公办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为加快东川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撑。为强化日常监管,东川区民政局先后制定了《东川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东川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约谈制度》、《东川区养老服务机构“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检查机制,做好全程监管,目前全区6家养老机构已全部实行备案管理。
(二)加大投入,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健全。
一是养老机构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按照区域规划、合理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投资1.4亿元,先后建成东川区福利院二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4个乡镇敬老院,新增养老床位922个,夯实养老基础设施,为社会化养老创造基本条件。2021年设立东川区失能照护中心,投资350万元,通过对医务室、明厨亮灶、电梯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和护理型床位配置,照护失能老人24人。二是居家社区养老加快推进。2016年以来,投入1269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和1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加强与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对接,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且单处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有效保障了新建小区养老设施供给。大力发展社区为老助餐服务。2021年在碧谷街道桥北社区、铜都街道沙坝社区建设两个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今年在阿旺镇向阳社区、碧谷街道铜润社区移民搬迁点新建两个老年幸福食堂。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2021年启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目前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85户,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三是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加大。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106万元建成东川区老年活动中心,2020年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投入1028万元建成21个村(居)老年活动场所,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学习于一体,突出文化休闲特色,寓教于乐,乐中健身、学中养性,成为东川区老年人理想的文体活动场所。
(三)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大力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全面评估检查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情况,公开养老机构信息,督促养老机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2020年东川区社会福利院被评为二级养老机构、2021年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被评为三级养老机构。今年3月阿旺镇、汤丹镇、因民镇、拖布卡镇4个敬老院申报二级养老机构。二是落实补助政策。2020年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经第三方评估机构现场审定获得运营补助40000元、护理人员补助90000元。2021年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经第三方评估机构现场审定获得运营补助162403元、护理人员补助72000元。公办养老机构获运营补助185597元。三是落实减免政策。东川区公办养老机构用地均以政府划拨方式取得,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法以出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各乡镇(街道)将村(社区)养老服务用地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保障养老用地供给。公立养老机构政府全额承担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费用、民办养老机构按80%给予补助;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对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运营、资产处置等环节实行税收减免,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四)“医养结合”,助推养老事业不断发展
东川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制定《东川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东政办发〔2017〕200号),加大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有效合作,所有敬老院与东川区老年病医院、乡镇卫生院签定了医养合作协议,不断提升医疗照护能力。东川区老年病医院,通过在医院内设置老年公寓,将医疗与养老有机结合,设立了“养老+康复+医疗”式老年病房,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慢病管理、精神慰籍、临终关怀、养老、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2016年12月东川区被确定为市级第一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县区,东川区老年病医院被确定为市级第一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较低的突出问题,政府切实承担在养老社会化建设中“有限责任”,突出规划导向,围绕“医养结合”发展趋势,以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为突破口,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养老,逐步形成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基本,社会力量盈利满足中高端需求、家庭承担居家养老,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格局。
(一)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
一是要把养老服务业建设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并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政府闲置资产改造等多种方式,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建设,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三是发挥规划导向、政策引领、资金扶持的作用,推动和促进房地产业向需求广阔的养老服务业转向,为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给予支持和保障。
(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落实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培育壮大养老服务领域市场主体,鼓励采取委托运营、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企业和专业组织,鼓励物业、家政、餐饮、教育、健康等行业市场主体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
(三)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
一是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营和服务的监管,建立健全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管机制;二是依法严厉查处养老服务中虐老欺老等行为及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管理,确保老年人人身安全。四是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督促养老机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发展规划,发挥职业教育力量,支持开办老年人医护、陪伴专业等学历教育,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支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规模适度、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年轻化、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院校毕业生、城镇和农村转移劳动者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三是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广泛开展养老志愿者服务。通过多措并举,逐步建立一支以养老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工和志愿者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
昆明市东川区民政局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