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民政局关于 对区五届五次会议第55085号提案的答复
昆明市东川区民政局关于
对区五届五次会议第55085号提案的答复
袁泉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东川区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工作》提案,已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20年12月1日东川区殡葬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区广泛关注,东川区殡葬改革起步晚,面临的形势严峻,遇到的问题尖锐,面对的困难较多。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东川区殡葬改革工作仍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急积极协调,妥善解决户籍不在本地的亡故人员安葬问题
农村公益性公墓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户籍在当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农村村民、失地农民、易地搬迁人员、移民搬迁人员、农转城人员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及其设施。故外籍人员在本地亡故后一般情况下不能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可选择入经营性公墓。如外籍人员因特殊原因(随子女在东川定居、嫁入东川未转户)在本地亡故的,经家属向所在乡镇(街道)申请并同意后可进入该乡镇(街道)现有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
(二)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逐步革除乱洒冥纸陋习
多数群众受几千年封建陋习的影响,至今还存在乱洒冥纸、随处燃放鞭炮的旧习。一是在东川区殡仪馆已专门设置了鞭炮燃放区,安排专人引导燃放,殡仪车在接送遗体时,工作人员都会要求不要乱洒冥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丧葬陋习。三是紧盯全区殡葬领域市场,联合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执法监管。
(三)加强管理和规范收费标准,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民政厅关于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云发改物价〔2014〕1774号)和《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民政局关于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昆发改收费〔2015〕69号)规定,基本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在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的基础上,按照非营利原则核定,为规范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按物价主管部门要求,遗体、骨灰运输(往返距离在20公里以内按起步价360元收取,超出20公里的部分每增加1公里加收3元)、遗体存放(单柜冷藏冰停10/小时)、火化(660元/具)、骨灰寄存(10元/月)4项费用,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殡仪馆深入开展调研,全力支持配合好殡葬改革,针对舍块、因民、拖布卡、红土地等乡镇较偏远地区遗体接运、骨灰送入公墓费需1000元以上、东川区天气炎热遗体易腐烂等问题,推出了2000元惠民殡葬服务项目,该项目包含专业车辆遗体骨灰运输、消毒、防腐、火化及基本丧葬用品(石棉垫、380元骨灰盒一个)和遗物处理。该套餐所含服务项目按发改价格备案应收2890元,但为减轻群众殡葬负担实收仅2000元,减免890元。从2020年12月1日启动殡葬改革至今已累计减免397人次,共计减免费用353330元。且套餐中明确东川区范围内不论接运距离多远,遗体、骨灰运输费用均按最低起步价360元收取,比较发改收费规定遗体接运费实行起步价(360元) 超里程数(往返距离20公里以外,按3元/公里)计费原则,费用大幅下降。该套餐群众可自愿选择,完全可满足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切实解决了东川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高运费、负担较重等问题。
(四)加强人员管理和设备更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殡仪馆服务不到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殡葬改革刚刚启动时,目前已购置冰棺18台,殡仪车5辆、业务用车1辆;投入30万元对两台火化炉进行升级改造。殡仪服务已显著提高。一是积极推进殡仪馆的重建工作,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新殡仪馆;二是将继续加强殡葬行业从业人员、“风水先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避免扎堆火化现象。三是加强殡仪馆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在服务总台开通举报监督电话,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设立意见箱,下一步将到专业殡葬院校引进优秀殡葬人才,提升殡仪服务水平。
(五)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东川区公益性公墓大部分资金属于“金马公司”捐资建设,因国企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公司目前投资计划未获批复,金马公司未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供足额资金,第一批16个公墓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成,金马公司捐赠400万元,区民政局争取资金145万元,但建设资金缺口任然巨大。我们将持续加大与“金马公司”沟通协调,尽快协调资金到位,完成第一批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收尾工作,加快第二批公墓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新殡仪馆和新公墓筹建工作。
(六)加大北郊陵园公墓建设和救助力度,减轻城镇低收入人员殡葬负担。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兜底保障部门和殡葬改革牵头部门非常重视低收入群体的殡葬问题,城乡低保对象在东川区2600元惠民补助基础上增加1000元特殊困难群体火化补助,属特困供养人员再增加2000元,因家庭劳动力死亡产生困难的还能根据情况申请3000元以上临时救助。
2020年1月已向上级省市民政部门汇报,计划在殡仪馆北郊陵园公墓内建设城镇公益性,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支持,现已开始设计工作,预计年内可以完工。完工后可以切实减轻低收入群体殡葬负担。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宣传引导,获得群众支持。一是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广大群众关注东川区殡葬改革的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好“东川融媒”、“东川发布”等媒体作用,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确保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殡葬改革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三是要压实村(居)责任,将宣传思想工作引入深入、落在实处,针对殡改前一些未覆盖的对象和宣传不到位的地方再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宣传,改进宣传方式方法,讲通讲透相关政策法规,将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和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四是将殡葬改革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治理“红黑榜”考评,每个季度对村(社区)开展殡葬宣传、丧事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评。五是定期召开调度会、培训会,继续加强殡葬行业从业人员、“风水先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
(二)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完成第一批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收尾工作,加快第二批公墓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新殡仪馆和新公墓筹建工作。目前,北郊陵园经营性公墓已完成升级改造设计方案,第二批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完成新一轮选址,部分已开展前期勘察、设计等工作,部分选址公墓还在审核中。区民政局聘请了第三方规划公司开始编制《东川区农村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目前已开展调研、收集编制材料,将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根据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等情况合理布局东川区公墓设施。
(三)加强沟通协调,合力协作推进。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协调自然资源、林草部门对公益性公墓、殡葬用地、林地给予政策倾斜,争取适当减免一定的植被恢复费;持续加大与“金马公司”沟通协调,尽快协调资金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搞好上下沟通,遇到问题不推诿,遇到麻烦不回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殡葬改革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聚焦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结合省、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和上级要求着力整治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丧葬用品市场监管,积极整合执法力量,加大对全区范围内无证经营的丧葬用品市场的清理整治力度。以“三沿六区”为重点,深入推进“活人墓”和“青山白化”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活人墓”、打碑点、棺木销售点及时发放告知书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将组织力量依法依规进行清埋。
衷心感谢您对全区殡葬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殡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上回复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