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
袁琼东委员:
您在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有序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提案,已交我局牵头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位于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枢纽位置,东川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结合“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的建设目标,按照“11311”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东川区城镇化率为43%,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20年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增速预计增长2%,增速与上半年相比预计加快了5.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分别预计增长1.5%、2.2%、0.6%。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2元,同比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1元,同比增长6.7%。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民为本、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1+5产业体系”和“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足、整体做规模”的产业转型发展思路,依据城乡各自优势促进资源优化利用,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突出优势,统筹城乡发展
随着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走向城乡融合。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东川区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围绕培育增收产业、稳定就业、改善人居环境、易地搬迁后续保障、问题整改、激发内生动力6项重点工作,整合要素和力量,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全区清零”要求,确保全区28690户104273人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困,全区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升。全区148个村26779户贫困户采取了“双绑一联合+金融”产业发展举措,2020年,共整合资金3.2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0个。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东川实际,目前,东川区美丽乡村建设将参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全力推进美丽县城的建设。对照“美丽县城”建设的“干净、宜居、特色、智慧”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及69个三级指标。目前,已完成了《东川区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梳理支撑“美丽县城”建设了总投资55亿元54个项目。
四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智慧东川的应用系统”项目建设为主,投资为5.47亿元,包括城市治理、产业服务、民生服务三方面的智慧应用,构建智慧东川丰富的“城市器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研,其各要件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工业打头阵、旅游有突破、农业有特色”,推动“1+5产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工业方面,坚定不移加快矿山转型升级和选厂兼并重组,实施《东川区工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对39家冶炼、选厂企业采取淘汰退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开展专项整治。依托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整合政策、资金要素资源,构建“三园一基地”园区开发格局,打造东川工业发展新引擎。争取1.2亿元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实施了太阳谷园区再就业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开工产业发展项目10个,完成投资13.1亿元,33家规上企业已有28家恢复生产。农业方面,采取“双绑一联合+金融”措施,实施“5+3”增收计划,扎实推进“十百千”农业产业发展工程。截至目前,已种植花椒5.2万亩,全力打造“一县一业”10万亩花椒产业品牌;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正在推进;正大300万只蛋鸡项目年底可投产。文化旅游方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结合农特产品和民俗文化,开展特色节庆活动。推出红土地赏油菜花、太阳谷千古彝寨“寻梦彝乡、品味乡情”、小江万亩花海、牯牛山滑翔伞等景点,开展“回家看看 东川走走”国庆系列活动,国庆期间完成旅游接待人数20.09万人,同比增长41.85%;综合收入7575万元,同比增长37.42%,实现今年旅游业首次恢复性增长。加快中药材种植与旅游观光融合发展。云南东川区上山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与旅游观光结合发展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建设面积1100亩,正在开工建设。
(三)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采取区级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全区 “县乡村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高,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和培训,实施乡村医生学历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团队为223个团队,团队成员1461人。采取“1+1+1+N”模式,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资料全部扫描电子档案管理。截至5月31日,累计签约人数109245人,履约服务107470次。
二是多渠道促进城乡就业。东川采取“六大行动”促进就业和四个精准分类施策,进一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21批727人,主城区帮助区转移就业3256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3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78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475个,为企业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4960.59万元。全区共有劳动力12.4万,已就业11.22万人。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启动行政村村委会驻地无害化卫生公厕改造52座,完成各乡镇(街道)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93座。落雪大院、腊利大院、上大院、中大院、下大院、古铜路粮食局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期已接近竣工,金沙路北延线建设正在进场施工。已完成功东格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东倘二级公路、金东大桥、农村公路道路硬化100%等项目建设。
四是城乡环境改善提升。以打造宜居东川为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央视媒体报道的6个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现场指出的1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专项报告反馈的26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3项,正在推进整改13项。制定出台《东川区小江河道采砂及砂石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东川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暂行)》,完成全区22条主要河段和2座水库(坝塘水库、野牛水库)的“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印发工作,河(湖)长责任进一步压实。引进实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投资10亿元。林业生态建设有序推进。投资1.6亿元的金沙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及小江流域绿化美化项目待国家发改委评审通过后组织实施;投资20.6亿元的东川林业生态修复PPP项目已通过财政部审核。
五是民生保障不断均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补齐发展短板,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与昆明市第三中学、昆明市中华小学、昆明市教工一幼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采取市级名校领办东川分校方式,推动教育事业提质发展,东川五小项目顺利推进,东川一小分校、东川三中和东川一幼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东川区人民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新建东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竣工;人民医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等工作稳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民生底线坚决兜牢。截止9月,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8706户44502人,特困供养1117人。2020年以来发放低保资金17461.3695万元,特困供养资金730.08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377人次853.087万元。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加快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文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实现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的覆盖率达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按照建设滇东北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做到“全区一盘棋、城乡张图”。把全区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医疗卫生提质、资金支持、技术互补、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将城乡一体化建设思想,纳入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纲要》及“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当中。
(二)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以“1+5”主导产业体系为支撑,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构筑城镇与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政策制度一体、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体系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推进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重点加强高等级公路、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着力完善北部新城、特色村镇、东川再就业特色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
(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一体化
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攻坚战,着力优化城乡环境,建设宜居东川。一方面是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补齐人居环境整治硬件设施短板。另一方面是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特色、文化优势等条件,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