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52224292-202011-565597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11-24 16:53
名 称: 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东川区政协 五届四次会议第101号重点提案办理 的情况汇报
文号: 关键字:

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东川区政协 五届四次会议第101号重点提案办理 的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11-24 16:53
字号:[ ]

2020年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了14件提案(主办11件、协办3件),其中:民革东川基层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红土地景区景观提质增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101)重点提案交由区文化和旅游局办理。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按照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督查室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真扎实干,促进了办理工作的圆满完成。现将该提案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红土地景区隶属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距昆明市160公里,距东川城区40公里,距轿子山景区45公里,与轿子山景区形成环线,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荟萃了云南红土高原最迷人的色彩、线条及光影,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红土高原景观, 2009年被评为云南十大自然景区之一,2014年在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论坛上被评为中 国十大最美风情旅游小镇,被被誉为“大地刺绣的精品,农耕文化的杰作”和“上帝遗忘在人间调色板”。

2010年8月17日,昆明市成立倘甸和轿子山管委会(简称两区),东川区的红土地镇被划归两区托管,旅游执法管理权移交给两区。2018年两区撤消,红土地景区于2018年1月3日划回东川区。随即,东川区旅游部门立即对红土地景区进行了检查调研,针对景区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了《东川区红土地景区综合整治暨抢救性保护工作方案》《红土地景区整治细化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红土地景区整治的主要任务、工作要求、责任部门等,并多次组织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局将持续开展红土地景区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红土地景区的管理,提升红土地旅游品质,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委员提出的建议及要求

(一)发挥现有入驻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有序依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进一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让红土地景区有“灵魂”、有内涵;

(三)进一步强化旅游设施建设;

(四)建立健全景区管理制度,引入专业人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五)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开展旅游商品营销。

三、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 加快景区开发,着力打造品牌景区。按照按照高A级标准推进景区建设,加快景区开发力度,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待项目成熟后逐步申报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0年9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78亿元其中元亨丽景酒店、花石头圣美艺术营地(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及配套设施装配;花沟水库旅游环线项目已完工;松毛棚、花沟、新田和仓房引水工程项目已完成取水点储水池、附属进水沟、围水墙和拦河坝以及引水主管线建设工程,正在进行水厂建设;景区自助农庄项目已完成主题菜园图案、菜园迷宫图案路径布设以及800米采摘观赏菜园步道;锦绣园Lugu滑道车建设项目滑道建设及车辆采购,并在2020年国庆期间进行试运营。

(二)积极争取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一是通过努力,我局2020年成功申报红土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建设红土地观景亭(台)、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推进圣美艺术营地、锦绣园停车场建设项目;二是积极申报省、市旅游发展资金新建旅游厕所,截至目前,落霞沟旅游厕所、螺蛳湾旅游厕所、锦绣园旅游厕所、打马坎旅游厕所、花石头圣美艺术营地旅游厕所已全面竣工;三是将东倘公路二期项目申报为昆明“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重点基础项目,争取尽快启动东倘公路二期项目,提升景区通达条件,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三)严管景区作物,防止红土景观退化。一是结合景区现状,积极协调,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拟定了《东川区红土地景区农作物种植协议书》,并与红土地镇对协议签订事宜进行多次对接,通过签订协议,严控景区农作物种植,提升景区景观;二是复垦撂荒土地。红土地原有撂荒土地3300亩,通过成立土地撂荒合作社进行复垦一部分,云南美地峻山土地流转复垦一部分的方式,现已完成撂荒土地复垦2300亩,八大(哪8大?)核心景区的撂荒土地基本复垦完毕三是针对红土地核心景区花沟、新田两个村委会的土地撂荒问题。根据《东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东川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2017-2020年的通知)》(东政发〔2018〕19号),对土地流转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进行了资金补助。四是利用东川区产业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安排景区产业项目,2019年对核心景区安排100万元,拟实施农旅结合小杂粮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打造红土地景养生保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四)查处乱收费现象,规范景区旅游秩序。针对景区存在无证乱收停车费的商户,下发了停止经营整改通知书,同时和商户进行了约谈,商户均承诺在手续未办全之前不再进行收费。针对景区私开道口、私设停车场乱收费的,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进行限期整改并恢复公路原状。针对村民在路边空旷场地乱收停车费的问题,我局制作了《禁止在红土地景区违规乱收费告知书》,及时发放到涉及收费的农户手中,并制作安装了10块提示牌,要求游客文明旅游,不下地踩踏庄稼,并明确举报电话,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五)加强环境整治,提升景区环境卫生。一是结合景区需要,增加红土地镇景区环卫设施,在红土地镇落霞沟景区大门口、1号场地、2号场地,锦绣园景区公厕处分别安放了1个垃圾集装箱,并明确由红土地镇综合执法中队人员及时清运垃圾集装箱,确保景区内村庄实现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运;二是明确由景区各村组负责辖区的卫生环境,每天开展卫生打扫和清理,并维护村内环境卫生;三是由红土地镇不定期组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彻底清理红土地景区垃圾,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卫生,改善乡村面貌。四是积极协调,由区交运局牵头,对景区道路环境开展了集中清理,并对公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规范和整治,进一步提升道路环境。

(六)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是推进景区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我局研究拟定了《东川红土地申报农耕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具体由红土地镇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并于2020年6月报送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现目前正有序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二是规划建设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馆,计划在圣美艺术营地一楼规划建设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馆,利用传统展陈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充分展示景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目前圣美艺术营地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推进水、电管网及停车场建设工程。

(七)突出乡村特色,创建乡村旅游品牌。以红土地景区核心村——花沟村为重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为抓手,全力打造红土地乡村旅游品牌。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按照国家、省、市的创建标准,推进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旅游名村,全国旅游重点村。截至2020年9月,花沟村已成功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旅游名村,下一步将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八)加大宣传营销,提升景区影响力。一是与顺智传媒、云南画报社合作,编辑发行了《美丽东川》一、二、三、四辑,其中每辑宣传册都有较大篇幅对红土地景区进行宣传推荐;二是东川发布、东川牯牛峰等多个公众平台,对红土地进行了图文、视屏宣传;三是启动了“智游东川”微信小程序提升改版工作,通过智慧旅游程序加大景红土地区宣传,为游客出行提供便捷性服务。四是与云南异利联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全面推出东川区文化旅游抖音公众号及微信公众平台,对红土地景区以及推荐游览线路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加强景区管理,规范景区旅游市场。一是多措施做好景区管理工作,结合红土地景区实际,我局研究拟定了《东川区红土地景区管理保护规定》初稿,明确了景区资源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内容,待印发实施;同时,花沟村制定了《花沟村村规民约》,通过自我管理,规范村民乡风文明行为;二是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区公安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运管分局等单位定期不定期到红土地景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针对红土地景区停车乱收费,景区餐饮和住宿价格不明确,服务设施不达标,手续不齐全,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开展联合整治。整治过程中,能现场整改的要求其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据统计,共计检查景区餐饮服务单位55家(次),流通单位12家(次),住宿场所经营单位51家(次),下达服务意见书51份,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提出整改意见达100余条,现场整改30余条。通过各职能部门的检查整治,到目前为止,整个景区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大调度、完善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效。建立和完善红土地-轿子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督查落实制度,定期深入项目地,从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档案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指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协调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年内完成元亨丽景酒店、艺术营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打马坎景观台建设项目、新西兰滑道等项目建设。

(二)严格管控、提升产业,切实提升景区形象。一是景区村庄涉及地面建筑、种养殖项目和地面附着物等对景观质量产生影响的生产生活活动实施严格监控,杜绝违反规划的建筑物出现;二是进一步加强相关土地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在农业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确保景区群众耕种能增收;三是通过实施农业推广项目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景区质量,增加农业产业收入。四是着力于红土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景观恢复提升重点和人文景观打造重点,切实提升红土地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积极争取、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旅游名村。一是积极争取规划资金,委托专业规划部门编写《红土地景区土地种植和村庄规划》,合理布局花沟村内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明确景区内所有地块的种植规划;明确村庄农户建房范围以及村庄外观风貌;明确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二是由东川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充分整合住建、扶贫、旅游、交运、农业、林草等多部门资源,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休憩设施、环卫设施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花沟村的旅游接待功能、游览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切实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旅游名村,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四)密切配合,严格执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一是持续加大红土地景区整治工作落实监督力度,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红土地景区检查整治,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好红土地景区旅游秩序;二是继续加大检查整治力度,对无证经营的商户继续督促办证,如督促无效,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关停;对于限期整改的商户及时检查整改成效,如多次整改未达到要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针对景区内私搭乱建,确定具备拆除法律文书程序的违章建筑,草拟强拆方案,上报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组织区相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

2020年,我局主办的1件重点提案办理情况为面商率100%、答复率100%、满意率100%。

特此报告。

                  昆明市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