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旅发〔2020〕26号)关于对政协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答复
马升红委员:
马升红委员您在政协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东川彝族服饰产业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东川地区彝族穿着的主要衣服服饰原材料基本是用天然火草手工编织而成的火草衣、火草袜,纯羊毛纺织缝制的外衣、褂子、长衫等,其编织工艺较复杂,不论是麻衣还是纯羊毛衣,缝制成品都需16道工序,纯属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长达两年之久。东川现有彝族服饰制作人两人,因制作周期长、制作工艺繁琐,故成本高,一件好的纯手工服饰价值1.5万元左右,一般的老百姓无法接受,一般的市场无法推广,再因东川的彝族服饰色彩、式样单一,难以形成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为做好民族服饰的发展,东川区文化馆积极做好民族文化工作。从2017年开始,均组织参加云南省“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活动,2018年,东川区选送的彝族女装分别荣获1个金奖和1个铜奖。
同时,竭力发展非遗文化,如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东川区现有非遗传承人5人,其中彝族文化的传承者有4人,进入各级名录的彝族非遗项目有彝族服饰、彝族毛纺织等,并能按时发放省、市两级传承人活动补助经费。
认真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传承活动,积极组织省、市传承人到东川开展传承宣传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
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创作工作,创作了彝族无伴奏原生态小合唱《牯牛彝韵》、《祭山坡》和舞蹈《神火》。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结合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宣传活动,扩大非遗项目申报,努力把彝族服饰文化推向旅游;二是积极深入彝族民族聚集地,开展文化采风活动,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创作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文艺作品;三是全方位谋划,拟将东川彝族服饰产业进行项目包装、储备,作为东川区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推广。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