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政协委员林代永: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第6号提案《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已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始终围绕“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的目标定位,按照“11311”工作思路,坚持“1+5产业体系”发展路径,以产业转型攻坚为重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由“传统粗放”向“高效绿色”转变,产业结构由“一铜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造成区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东川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和统筹抓好稳增长、防返贫、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的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筑牢安全防线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复商,助推东川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前行。
东川区目前统计在库的工业企业共有362户,其中,规模以下企业329户(目前正常生产企业108户),规模以上企业33户(目前正常生产企业28户)。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贯彻落实省市稳增长政策。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东川区积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22条措施”、“市政府20条措施”、“昆明市关于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等惠企政策,制定出台了东川区应对疫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4条措施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截至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率94%。
(二)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区政府印发了《东川区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办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20〕66号)文件,为了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召集了96家重点企业和12家相关部门参与召开了关于开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含降成本)政策专题培训会议,全面讲解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企业扶持等政策进行解读,加大企业了解、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前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全区经济企稳回升。
(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困扰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东川区及时宣传贯彻省市出台的“惠企贷”的政策,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着力改善银企关系,构建良好金融生态。截至7月底,通过“财园助企贷”帮助12户企业融资4070万元,帮助8户企业申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帮助5户企业申请贴息资金17.4万元,免除5户企业租金24万元,帮助企业积极申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及奖补资金。
针对昆明东川众智铜业有限公司融资难问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联系相关部门和银行,区级分管副区长亲自带队到市级相关部门协调,经协调多部门、对接过多家银行,因企业无抵押(质押)资产、产品不符合银行放贷支持的产业类别等原因,无法达到投资公司或银行放贷条件,致使该项目至今未能够得到实质性突破。
(四)实施企业综合整治、“僵尸企业”腾笼出清。东川区制定了《选矿厂专项整治方案》和《有色金属冶炼厂专项整治方案》,96家选矿厂限定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治,43家有色金属冶炼厂限定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治。2020年1-7月盘活僵尸企业8户、盘活僵尸企业8户,为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利用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平台,促使云南中洲海绵城市建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博士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化解冶炼渣、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力扶优培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筛选区内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型新兴产业企业推荐进入市级重点扶持名单并争取相关补助资金兑现至企业,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2020年,培育升规了5户企业,按照相关扶持政策,已为5户企业申报升规补助共75万元,待审批。
(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积极推广实施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发〔2020〕11号),上半年全区企业享受90%电价和享受95%电价政策,企业享受电价优惠高达300万元。1-6月全区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企业数502户,优惠电费2942.24万元。
(七)做好疫情防控资金物资保障工作。把疫情防控投入保障抓牢抓实,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其他一般性专项资金支出和库款调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防疫资金,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856.88万元。2月份以来积极帮助企业筹措口罩、消毒液、酒精、体温测量仪等防疫物资,共计为202家企业发放口罩28500个、酒精2750吨、消毒液300吨、喷雾器110个、水鞋500双,助推企业早日复工复产,使企业复工复产设施物资保障到位。
(八)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强人员服务,依托“亲清政商”一对一服务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同时,建立区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到企业现场办公,因企施策,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尽快复产;帮助困难企业申报帮扶,缓解企业压力。
三、存在的困难
(一)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企业盈利空间。一是受疫情及市场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存在库存原料、购进材料价格大于市场价格,形成了价格“倒挂”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不能满负荷生产。二是目前开采的矿山面临着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成本增高等问题。三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实体企业出现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四是融资成本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是企业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很多实体企业不愿意进行原创性研发。二是人才短缺、研发投入少,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受限。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普遍缺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的推动。
(三)以传统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显。经过多年的开采,面临着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成本增高等问题,现有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使工业固废资源变成了东川区的生态环境、地区安全的巨大隐患。
四、下步工作方向
下步将以产业转型攻坚为重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工业经济由“传统粗放”向“高效绿色”转变,产业结构由“一铜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进一步落实落细中央、省、市“六稳”“六保”部署和政策要求,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优化完善扶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举措,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和时限,落实落细各领域工作要求,积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成本,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东川区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落实好《工业转型升级方案》和《工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实施转型升级行动,突出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给予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制定好“十四五”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三是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督促企业在推进发展的同时高度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引导企业结合发展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优化人才、技术、资金、产销、信息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
四是以金融服务为引擎,助推实体经济良性运行。立足东川实体经济的现实需求,加强银政企对接,加快“惠企贷”工作落实,着力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继续帮助和支持昆明东川众智铜业有限公司解决融资难问题。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朱致飞,62122870。
昆明市东川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