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东川分局关于对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
崔庭贵等10名代表:
您们在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因民镇大水沟流域环境治理的建议》(第40号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因民镇片区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明、清就已大量开采。1957年,修通了全长239公里的羊街至因民的铜矿公路。因民矿和落雪矿分别于1960年和1969年建成投产,因民片区是东川历史遗留固废处理压力最大的片区,也是尾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区域。因民镇大水沟存在历史较长,在东川矿务局大规模开采,选矿加工期间,大水沟作为污染物排放处,附近矿区尾矿多年来无序排放大量的尾矿废水、生活污水。冲沟周边沿途还有随意倾倒的废渣、废石。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东川地处小江断裂地震带,两山夹一谷,是泥石流高发区,大水沟内的尾矿常年受泥石流冲刷,部分沉积在冲沟河床上,部分被冲刷进金沙江,沉积后形成大片冲积扇面。
大水沟流域主要废渣源是:尾矿渣、采矿废石、废矿渣等固体废物。污染冲沟生态环境,通过雨水淋溶污染土壤和水体。粉状的废物。随风飞扬,污染大气,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固废还会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响生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冲沟边堆放的固废,整体稳定性不好。冲积扇位于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带金沙江水位上涨,淹没冲积扇后,底部沉积的尾矿渣浸入金沙江,污染水质。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制定环境风险管控项目实施方案
针对大水沟流域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为解决以上问题,要求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东川分局委托第三方编制了《东川区因民镇大水沟流域历史遗留弃渣环境风险管控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方案内容,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大龙于2019年12月带队,因民镇、东川分局及方案编制单位人员对大水沟流域进行了场地踏勘,沿途巡查冲沟长度约16.8公里。通过现场踏勘了解了大水沟流域固废堆存场地的历史生产状况、场地的平面布置、生产工艺以及目前场地的状况等信息,梳理了大水沟流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尾矿废渣沉积在河床底层或直接堆积于大水沟两侧,常年受河水冲刷流入金沙江,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堆放矿渣未得到有效处置,安全隐患十分严重,长久以来废渣的随意露天堆放,未采取任何拦挡措施,大冲沟沿途地势较陡,废矿渣堆体影响了该区域的地表景观,占用了农林资源,影响了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废矿渣堆体上面,无植物生长。同时,所有的废矿渣堆体未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堆放渣场下方既无挡土墙,上方又无截、排水沟,每年雨季,冲沟两岸的废渣就会被直接冲进河道。
2.废矿进入河流,河流水质存在隐患,废渣来源复杂,主要成分为钙、硅、铝和铁等,但毕竟携带一定量的重金属,如果长期让废渣遗留在水体中,破坏水生生态环境。
3.废矿渣长期沿河道倾倒,阻塞河道,废渣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护治理,直接沿河岸、冲沟堆放,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泥沙将直接汇入河道和冲沟,使河道和冲沟淤积,汛期洪水将淤积物冲向下游,使下游河道被淤,同时,由于洪水宣泄不畅,不利于下游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二)积极向上争取中央专项资金
通过将《东川区因民镇大水沟流域历史遗留弃渣环境风险管控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生态环境厅,以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以解决因民大水沟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方案总体目标:消除尾矿的污染隐患,对弃渣进行有效的治理,消除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堆渣用地恢复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投资为1990.92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20.6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60.29万元,基本预备费110万元,项目资金为中央专项资金,建设周期12个月。方案经过省级评审后进入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于2020年获得资金批复《昆明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昆财资环〔2020〕15号)中央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东川区因民镇大水沟流域历史遗留弃渣环境风险管控项目。
(三)全面推进环境风险管控项目实施
1.防控项目基本情况
东川区因民镇大水沟流域历史遗留弃渣环境风险管控治理点共有四处,分别为:
(1)因民镇大水沟上游治理点1:尾矿渣沿冲沟左侧边坡堆填,位于大水沟沟口以上12公里处。现状渣堆无任何支挡和防护措施,渣堆边坡高40~90米。坡脚在冲沟内水流冲刷作用下掏蚀,形成局部向下溃缩形态,坡面未进行防护和覆盖,在地表水流作用下坡面形成多条侵蚀沟。
防控措施:为防止尾矿渣进一步坍塌,进入大水沟,从而影响金沙江水质,于尾矿渣堆坡脚设置拦挡结构,重力式挡土墙4.5~6.5米高,挡墙基底埋深1.5米,挡墙两端与山体衔接,共需实施挡墙220米。
(2)因民镇大水沟上游治理点2:036县道东侧冲沟内尾矿治理点,位于大水沟沟口以上9.4公里处东侧冲沟,沟长654米,该冲沟与大水沟呈近似垂直形态,冲沟两侧边坡为尾矿渣堆填,尾矿渣坡面和坡脚无任何支挡和防护措施,在地表汇集水流作用下,不断掏蚀尾矿渣的坡脚,沟内水流集中,纵坡陡,雨季时流速快,将尾矿渣携带至冲沟前缘的道路和大水沟内,从而沿大水沟流至金沙江。
防控措施:为防止尾矿渣进一步流入大水沟、影响金沙江水质,对036县道东侧冲沟内的尾矿渣进行拦挡,共实施两道拦挡坝。拦挡坝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坝后库容消纳边坡坍塌的尾矿,降低沟底纵坡,减小水流速度,从而降低其冲蚀能力。沟内拦挡结构后缘的堆积物可对边坡尾矿起到压脚作用,降低其坍塌的可能性。
收集冲沟两侧尾矿堆积于冲沟一侧并实施坡脚拦挡工程,对堆填的尾矿进行碾压、分台处理,坡面覆土并进行绿化。
(3)治理点3:位于大水沟沟口以上7.6公里小新村居民区,尾矿堆坡脚紧邻大水沟,若尾矿堆边坡坍塌,直接导致尾矿侵入大水沟,从而影响下游和金沙江水质。
防控措施:沿河道右侧设置拦挡结构,防止尾矿边坡坍塌的同时,减缓水流对坡脚的掏蚀作用,对尾矿堆进行分台放坡,坡面覆土并进行生态恢复。
(4)治理点4:大水沟前缘尾矿处置。大水沟前缘河漫滩尾矿回收异地集中处置,由于河漫滩靠近山脚处为当地村民收集尾矿后形成梯田,虽实际用地类型为“河漫滩”,但当地村民已耕植多年,如将其挖除回收须与当地村民协商沟通,强行实施易引发社会稳定性问题。现场踏勘发现,不仅河漫滩处梯田为村民收集尾矿堆填而成,冲沟两侧的山坡上的田地间均满布尾矿。
防控措施:河道两侧修筑支挡结构,尾矿渣堆填于河道左侧,河道改移至紧靠左侧山体并修筑护脚墙,防止水流冲刷掏蚀坡脚形成水土流失和边坡失稳。护脚墙高4.5米,基底埋深1.5米。河道左侧挡渣墙高4.5~7.5米,基底埋深1.5米。挡墙上游与既有浆砌片石挡墙顺接,下游与山体基岩相接。
(5)为监测废渣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沿大水沟设置地下水监测井12个。
2.防控项目绩效目标
根据国家对长江流域尾矿库治理要求、云南省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相关要求及东川区历史遗留废渣的污染现状及治污需求,本工程的主要目的为:消除项目区历史遗留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隐患,改善场地周边生态环境质量,防治泥石流及库区坍岸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得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基本得到保障。具体目标为:
(1)沿沟废渣堆上游地表径流截流率达到100%;
(2)废渣拦挡率达到100%;
(3)废渣堆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4)防治泥石流及库区坍岸地质灾害的不发生保证率85%。
3.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项目已完成EPC招投标、监理及造价招投标工作,由云南杰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实施,已签订施工合同,目前正在进行勘察、设计,计划11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9月完工。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东川分局将严格按照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项目中央资金监管,督促施工方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工。
东川区因民镇大水沟流域历史遗留弃渣环境风险管控项目实施的宗旨和目标符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为周边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有利于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本工程的实施,既能消除当地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固体废物对金沙江的水坏境及周边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能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项目将会在环境、经济、社会等几个方面产生明显的综合效益。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