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李跃华等委员:
您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秸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的建议》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农产品生产不能只是单一量的追求,而是要趋向于质的提升;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大多数农户也不在使用耕牛,因此,饲养大牲畜的农户越来越少,所以导致了有机肥的严重溃乏;如果从耕种的土地中把秸秆运回家再制成有机肥,然后再运往地里使用,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因此,加快我区秸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8月25日东川区土肥站及时与李跃华、商小云、蒋成花、毕艳、马槽、李顺富等委员进行了对接,9月19日区农业农村局区土肥站和区农机推广站等站所相关专家,通过电话联系政协委员李跃华等委员协商交流并回答了我区秸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工作开展情况。达成了以下办理意见:
一是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省厅和市局《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资料要求》等文件,对东川区有机肥料产品生产准入和使用登记开展了规范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东川区商品有机肥料质量和使用安全。同时,随着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地理农产品标识认证”“耕地质量保护和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引导工作和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已形成以“两山论”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统筹推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为构建东川绿色种植制度、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是东川区秸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成效显著,呈现逐年上升向好发展趋势。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和农机推广站大力推广我区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主要推广有农田种植玉米、水稻全株秸秆与绿肥高桩秸秆还田腐熟制作有机肥技术模式应用及秸秆饲料畜禽牲畜过腹有机肥还田技术应用,为老百姓做出示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让东川的农产品食用更加安全,为提升创建东川农产品绿色品牌与增值取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机械化农作物秸杆还田综合化利用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与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推广绿肥间套作与轮作种植示范区建设项目,推广农药、化肥“双减”绿色增效种植技术项目,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示范,力争全区耕地质量环境评估值逐年向好发展,酸碱度逐年变好,耕地有机质逐年提升在0.1-0.2%,耕地质量等级考核能够持平或提升0.1等级。
四是加强项目包装和培训指导。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和土肥站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与技术优势,依托现有的农作物秸杆还田、绿肥间套作与轮作种植示范区建设、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改良等项目,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农作物秸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加强秸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的包装项目工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东川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1.按照《云南省 2020 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方案》(云粮发〔2020〕35号)和《昆明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关于对昆明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行督办通知》(昆政督通〔2020〕54号)文件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作物秸杆还田,绿肥间套作轮作种植示范区建设,农药、化肥“双减”项目推广及畜禽粪污综合化利用等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在我区工作方案中有部署,有落实,见成效。
2.区委区政府已将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秸杆还田纳入年终考核指标和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之一。区农业农村局已切实抓紧抓实,并将开展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秸杆还田、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和提高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和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之一。
3.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和土肥站要及时开展调研和跟踪服务,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配合协调解决;争取把扶持东川区农作物秸杆还田与就地制作有机肥项目包装为实施方案,纳入区级项目库,取得省市财政资金支持。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