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对东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49号建议的答复
任太新、张淑芹等5名代表:
您们在东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东川区北部高山草甸生态保护的建议》(第49号),已交由区林业草原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东川区草原基本情况
据东川区2018年草地资源清查报告显示,东川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61.23%,清查总面积为109.06万亩,其中:草原104.06万亩,草地资源5万亩。阿旺镇12.68万亩、红土地镇17.39万亩、舍块乡16.07万亩、汤丹镇20.13万亩、铜都街道办16.06万亩、拖布卡镇12.03万亩、乌龙镇5.62万亩、因民镇9.08万亩。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草场使用权不明确,乱牧过牧,以及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导致草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三化”草原面积55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71%,其中:重度5.5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10%;中度16.5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30%;轻度33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60%。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本着重点建议重点办的精神,区林业草原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办理工作,确保建议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积极开展草原基层调研工作,充分听取乡镇(街道)、代表对草原保护、修复、治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区林业草原局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提供了较好依据。
(二)2019年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治理草山3万亩,中央投资490万元,涉及红土地镇、舍块乡,于2020年9月4-5日已经通过合格验收。
(三)草拟了《东川区草原管理办法》
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草拟了《东川区草原管理办法》、《东川区禁牧管理办法》、《东川区草原载畜量核定标准及办法》。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20年草原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待《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结束后,省、市将及时制定草原管理条例,将依据省、市草原管理条例,再次完善《东川区草原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
(四)初步完成“草原规划及功能区划分”
加强沟通协作,与区农业农村局共同研究,对全区草原做了初步功能区划分,重点是禁牧休牧区,禁牧区面积8.12万亩,草畜平衡区面积:54.52万亩。
1.休牧范围:山地草甸或高寒草甸;暖性灌草丛或热性冠草丛的;时间一般为45天到60天。
2.禁牧范围:生态脆弱、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草原;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小江、金沙江及重要水源涵养区的草原。禁牧时间一般为3—5年。
待《云南省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完成后,及时编制《东川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完善草原功能区的划分。使功能区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
(五)摸清底数,草拟了《东川区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于2020年9月1日至20日对全区草原放牧情况及涉及草原的企业、合作社进行了摸底调查,为草畜平衡管理提供依据,草拟完成了《东川区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待新细化的云南省草畜平衡及草原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完成后,进一步完善《东川区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六)创新护林员管理思路,加强草原管护力度。护林员并入乡镇(街道)造林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监管使用,优化人员,提高待遇,并划出部分人员,作为草管员,加强对草原的管护。因民镇、舍块乡、拖布卡镇正在试点中。
(七)争取资金项目
一是依托“十四五”规划项目,积极向省、市争取草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4万亩,其中实施草地围栏工程2万亩;草地改良2万亩;草产品加工机械10(台、套);每年开展一次草原监测工作,购置一定数量的监测器具,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及地面监测相结合;二是石漠化治理、沙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成功后将对北部高山地区予以优先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牧民对禁牧、休牧制度的认识。2020年10月区林业草原局将深入乡镇对全区护林员(草管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管护意识。采用广播、电视、公告、报纸等形式对禁牧休牧制度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各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禁牧休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实施禁牧休牧制度提供保障。根据国家、省、市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确保禁牧休牧制度顺利实施。
(三)加强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禁牧休牧制度落到实处。区林业草原局将严格按照禁牧休牧制度,做好检查和协调,督促各乡镇(街道)认真落实责任制,压实草管员监管职责,认真开展巡护等工作,并实行报告制度。
(四)认真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禁牧休牧制度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部门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人工草地建设、饲草料储备、科学舍饲、补饲等实用技术指导工作。
(五)依托《东川区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2020-2025)全面加强草原保护。通过合理控制载畜量,针对不同区域综合采取轮牧、休牧、禁牧制度,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退化植被自然恢复,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实施草山生态修复工程20万亩,其中:草地围栏工程5万亩,草地改良5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东川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将得到极大改善。
(六)依托林业生态建设PPP项目,加强对草原的修复和治理。到2025年,全区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原生产力稳步提升,草原科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因灾损失明显降低,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农牧业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草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打造昆明北部饲草基地。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长期以来对全区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们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