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昆明市东川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5406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
昆明市东川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54062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东川基层委员会:
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对民生健康问题的关注、关切,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我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管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共有农贸市场(含农村集市)24个,其中:主城区有农贸市场8个。在主城区农贸市场中,3个属村办市场,5个属公司化经营。具体是:村办市场(3个):铜都农贸市场,1996年建成,炎山社区五组经营,有摊位328个;集义农贸市场,1997年建成,集义、深沟两个社区联合经营,有摊位300个;集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995年建成,集义社区经营,有摊位207个。公司化经营(5个):东川生茂达综合批发市场,1995年建成,公司合伙经营,有摊位242个;勋业市场,1998年建成,昆明万盛物资有限公司经营,有摊位100个;丰源四季鲜农贸市场,2009年建成,昆明星宇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有摊位400个;碧谷农贸市场,1980年建成,云南东川三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有摊位870个;铜城综合市场,2001年建成,昆明桂苑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有摊位200个。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东川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东川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54062号提案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安排,明确办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办理时限。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局领导多次过问办理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提案办理。
(一)制定专项规划
制定了东川区2018年至2020年集贸市场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年度计划,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东川主城区碧谷集贸市场、铜都集贸市场、集义集贸市场、铜城综合市场、集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茂达综合批发市场、丰源四季鲜集贸市场、勋业市场8个集贸市场和对门山集贸市场、起嘎集贸市场2个新建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项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制定集贸市场“四级包保”方案,区人民政府建立由区政府班子成员分别对口负责相应乡镇(街道)集贸市场管理工作,在辖区内每一个集贸市场明确市场监管部门1名责任人为集贸市场网格监管责任人,在辖区内每一个集贸市场明确1名乡镇(街道)领导作为集贸市场网格监管责任人, 在辖区内每一个集贸市场明确1名村委会(社区)领导作为集贸市场网格监管责任人。
(二)加快推进落实
在长效监管责任制落实上,在前期摸排基础上,确定主城区8个集贸市场和2个新建集贸市场为重点工作目标,对照“一场一策”有的放矢,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东川主城区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东川区市场监管局根据昆明市对集贸市场有关管理要求,结合东川区实际,草拟了《东川区创建“百姓放心消费集贸市场”实施方案(送审稿)》,该稿已向东川区集贸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征求了意见,并结合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分管副区长审核同意,准备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待会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三)推动集贸市场建设
东川区对门山集贸市场已基本完工,总用地面积22.3亩,总建筑面积5669.94平方米,(其中:贸市场建面积4952.3平方米、垃圾集中收集站277.64平方米、设备用房440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68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60个,总投资约1500万元。碧谷集贸市场改扩建工程项目还在设计中,等待消防、环保等部门审批相关手续。2019年东川区提升改造3个集贸市场(铜都集贸市场、丰源四季鲜集贸市场、勋业市场),区政府已审批并报市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下步打算
(一)强化统筹 要在组织协调、推动落实方面下功夫,督促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快集贸市场提升整治工作进度。
(二)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作为涉农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为农产品经销商等集中提供初级农产品收购资金,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发挥地方各类涉农担保机构作用,着力解决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不足问题。
(三)严格工作考核 要把城乡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培育作为事关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把各地的农产品市场或改造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范围,在机构、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加快城乡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
(四)健全农产品市场法规体系 对于目前农产品市场管理落后、不规范问题,建议上级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对于以前不适应的法规该清理的进行清理,该修订的进行修订,该完善的进行完善,从市场准入、市场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和规范。
(五)推广现代交易和现代运作模式 支持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建设,推进市场与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态的对接,逐步实现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六)扶持市场流通主体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协调,促进有条件的农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有效的组织起来,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其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
(七)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调节机制 建议通过安排专门资金在县级以上政府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调节机制,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保障应急供给,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