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人社复〔2020〕2号关于对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答复
昆明市东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对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答复
马升红委员:
马升红委员您在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区促就业和稳就业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总人口32万人,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截至2020年3月,在农村劳动力方面,全区共有农业人口24.3万人,实有农村劳动力124762人,已转移就业110142人(建档立卡48094人),14620人未就业,完成就业率为88.28%;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方面,全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共8740户、32771人,实际有劳动能力的搬迁人口16717人,已转移就业14303人,2414人未就业,完成就业率为85.56%;在城镇难就业群体方面,城镇从业总人数为37816人,城镇新增就业69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5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92人,登记失业人员36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8.73%。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
1.“六大行动”促进就业。一是加强与就业地的精准对接,具备条件的点对点组织集中运送,全力以赴帮助务工人员区外输送返岗稳定就业一批。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共点对点输送28批780人。二是积极衔接昆明主城区和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发挥对口帮扶、劳务协作站等作用,建立多方劳务合作关系,开发新岗位对口帮扶转岗就业一批。三是引导返乡劳动力就地创业,积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者自主创业发展一批。四是开展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和边缘户家庭提供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安置一批,其中,疫情期间开发特岗1300个。五是开展余缺调度。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开展区外省内余缺调度,及时调剂就业77人。
2020年截至目前,东川区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112183人(建档立卡50887人),其中区内转移56988人(建档立卡24989人)、区外市内转移41357人(建档立卡19501人)、市外省内转移5931人(建档立卡3109人),省外转移7907人(建档立卡3288人),转移就业率达90.1%。其中,转移到上海就业48人,完成东西部劳务协作就近就地转移就业880人。
2.四个精准分类施策稳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2020年截至目前,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已转移就业15873人(建档立卡9363人),其中省外1294人(建档立卡672人),市外省内1254人(建档立卡802人),区外市内4568(建档立卡2507人),区内8757(建档立卡5382人),转移就业率达96.8%。
3.主城帮扶助力脱贫。在主城区成立驻昆就业扶贫基地,做好东川籍务工人员的转移就业工作。2020年主城区帮助东川区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3256人(建档立卡2567人),其中官渡区1243人,五华区1113人,安宁市700人,嵩明县200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39150个,其中官渡区10141个,五华区12460个,安宁市5488个,嵩明县4000个,晋宁区4023个,阳宗海度假区3038个。
(二)城镇就业
1.拓渠道,多渠道促进就业
多措并举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截至目前,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0201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3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75个。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8.89%。
2.稳岗位,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
(1)实施社会保险“免减缓延”。2020年2月至8月期间,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4960.59万元,其中,减免养老保险费4414.15万元,工伤保险费430.27万元,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费9.04万元,减半征收失业保险费2.49万元,免收失业保险费104.64万元。阶段性减免养老、工伤共惠及545家参保企业。减半征收失业保险费的企业惠及66家3938人。有4家企业申报延缴,累计延缴金额11.97万元。
(2)实行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对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1000元,2020年共对符合条件的8家企业30人拨付3万元。
(3)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政策。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东川区及时全面落实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稳岗复工扩就业并举,加强服务,有效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强化“人社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完成了辖区内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精准掌握企业动态。二是加快各项稳就业措施审批及兑现力度。截至目前,完成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申报并审核242家,惠及职工9661人,现已对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发放217家,惠及职工9571人,共拨付309.50万元,户数拨付率100%。为2019年申报的2家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499.83万元,为2020年7家困难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2870.64万元,对昆明金水铜冶炼有限公司落实重点企业稳定岗位补贴,拨付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0万元整。
3.保重点,抓好重点群体扶持创业工作
(1)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截至目前,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场 ,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500余份。对2020年未就业的634名高校毕业生安排专人开展跟踪服务工作,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积极进行岗位推荐。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为搭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东川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兑付就业见习补贴16.22万元,年度累计新增就业见习51人。新增认定了东川区明月中学、东川区商业幼儿园、东川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东川区金苹果幼儿园4家见习基地。三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按照省市人社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的宣传,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申报“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和大学生创业扶持,为其提供资金扶持,确保创业成功。今年,通过网络报名、现场确认、现场查验、多部门核查完成8个“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的推荐工作,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7个,小微企业1个。申报大学生创业补贴有12人,已按要求完成查验及推荐工作。四是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会保险的,按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目前,正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2)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疫情期间在全区各乡镇开发安置100个城镇应急公共服务岗位,向30名低保人员、3名残疾人员拨付兑现临时生活补助5.25万元。
(3)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在国家、省、市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出台后,东川区就业局积极落实“扩围”惠民红利,兜住特殊时期民生底线。及时认真领会政策,对政策关键点进行仔细研读,切实提高对政策认识、理解及把握;注重政策宣传广度,积极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利用“东川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公开、宣传、解读新政;在东川区政务大厅滚动播放政策解读及网上申领操作流程,扩大政策知晓度;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经办流程,实现申请人只需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办理失业补助金等失业保险待遇业务。截至目前,失业保险补助金已申报1801人,审核1801人,已发放685人,共计4122765元。
(4)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截至目前,2020年创业担保报送280户,放款126户1890万元,带动就业321人;贷免扶补报送43份,放款21户285万元,带动就业41人。
(5)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制定了《东川区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积极依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挖掘机操作工、育婴师等“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推动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产业发展需求与劳动力培训需求精准对接 ,2019年,共组织97个培训班7379人次,审核通过18个技能提升培训班和6家以工代训人员共计2908人次,拨付补贴资金758.25万元。2020年向上争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2713.6万元。目前技能培训已开班122期共培训6033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35个班1712人。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做好已就业人员的稳岗工作、做好因企业经营问题失业人员的转岗工作、加强宣传。对一些因企业减薪选择转岗或返回的人员,动员辖区内各方力量对其进行宣传,告知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稳定就业或者重新择业。
继续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减税降费,让企业释放更多利润空间,让企业轻装上阵,让市场发展更有活力,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和成本压力。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紧紧围绕区内外用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人社部门牵头、乡镇(街道)组织、培训机构承办、部门协同、个人参与”的原则,以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对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一次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使其熟练掌握实用技术。二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意愿以及区内外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建立用工信息与培训工作衔接机制,由就业部门将用工信息提供给培训机构或用工企业进行培训引导。提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技能培训比例,让更多具有东川本地特色、有市场需求的保安、护工等工种纳入到技能培训中,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比如结合东川区铜文化,通过大力宣传组织有意愿的人进行铜工艺品制作培训。分类制定实名制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对已就业人员,采取短信送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心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培训,提高稳定就业质量;对居家就业人员,开展网络创业、电商等知识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对有外出就业意愿人员,对接市场需求紧俏岗位,创新培训方式,以工代训、定岗培训、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工作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园区(基地)、乡村申报创建省、市级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乡村,加快各类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已认定的众创空间(创业园)、示范村的跟踪服务管理,为园区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创业,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2019年推荐上报了东川区古耕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铜都街道老村村作为创业示范村,2020年,老村村已经通过市级验收。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