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52224292-202010-327977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10-30 10:19
名 称: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 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 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0-30 10:19
字号:[ ]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

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袁琼东、孙家明、李增富等委员:

袁琼东、孙家明、李增富等委员,您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提案人所提出的我区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口规模偏小;(二)缺乏主导产业;(三)土地利用率较低,并提供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实施监督,将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建立全域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东川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东川区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东川、打造幸福铜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

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空间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是对全区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对涉及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等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也是编制区域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引,是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

区自然资源局主要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两个方面来落实提案要求。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东川区城市规划情况

1.建市期——1959年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市设计院和云南省建设厅规划处编制了原东川市第一版的《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以铜矿联合企业和原有的市域范围(包括会泽、寻甸、以礼河电厂、会泽铅锌矿)为依据编制的,确立“服务矿山、矿业、矿工”为首要任务。

2.城市建设期——1981年城市总体规划

1981年3月15日,东川市成立了城市规划领导小组。原东川市城建局编制了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以铜矿为主的工矿城市,应把市区建设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文明优美的小城市”,并于1991年作过局部调整。

3.2003年城市总体规划续修编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期,城市往南、东方向都有很大发展,城市道路网骨架突破上轮规划,城市中心发展处于饱和状态,城市用地向外无序扩张。在此基础上,东川区建设局和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修编完成《东川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仅纲要通过评审。

4.2007版《东川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年)

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2007年东川区人民政府启动了《东川区城市总体规划续修编》工作,邀请同济大学规划院编制完成了东川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东川区行政范围1858.79平方公里,共计7镇1乡;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4.6平方公里;城区范围:总面积约为27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昆明北部重要交通节点城市,金沙江畔的工业、旅游城市。规划远期(2020年)城市规划区人口规模为13.7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7.0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4平方米。

5.2011版《东川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微调

2010年东川区政府委托设计单位对2007版总规进行微调,同时启动了11.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用地规模为17.20平方公里,按100㎡/人计算,2020 年控制人口为17.2万人。

(二)东川区城市发展大纲编制情况(2017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20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将昆明市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的函》(建规函〔2017〕318号)和《昆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为全面推进我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我区制定了作方案,并完成了《城市规划发展大纲》编制工作。大纲大致内容如下: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全域覆盖,包括铜都街道、汤丹镇、拖布卡镇、因民镇、阿旺镇、乌龙镇、红土地镇和舍块乡,总面积1866平方公里。

城镇集中建设区范围:以中心城区、各乡镇中心区和工业园区为主的集中建设区域,包括中心城区(铜都街道),以及汤丹镇、拖布卡镇、因民镇、阿旺镇、乌龙镇、红土地镇和舍块乡中心区,工业园区。

中心城区范围:围绕现状区政府所在铜都镇建成区,南侧到规划功东格高速东川南互通,北侧至小水河南退约200米,西侧至101省道,东侧至团结渠,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为27平方公里)

2.相关政策及上位规划涉及东川的相关问题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东川区位于限制开发区,属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系全省农产品供给安全、生态安全。以提供生态产品、保障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为主体功能。

——《昆明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年)》

建设“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的城市格局,东川属于城市生态涵养区;建设“一心一圈三片五廊五通道”的旅游城市功能区格局,东川位于“昆明—寻甸—东川辐射成渝“旅游走廊;建设”一核两极三网五走廊”的大健康总体布局,东川位于“昆明—寻甸—东川整合曲靖、昭通联动成渝黔连接长三角”的大健康走廊;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东川国际泥石流汽车拉力越野赛是十大文化旅游体育(节庆)活动品牌之一。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东川位于城市生态涵养区,是主城—寻甸—东川辐射昭通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铜、磷和稀贵金属精深加工、观光旅游、特色农业,打造生态修复建设示范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先行区。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域的北部生态保育区、北部高山河谷生态区,小江治理带、小江生态修复带纵贯全区,应着力生态保护,重点保护拱王山、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东川位于昆明市域南北向发展主轴上,是昆明北部的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东川位于滇中城镇群及滇东北城镇群的交界地带,是昆明—昭通—成渝发展主轴上的节点城市之一,主导产业为冶金工业。

——东川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于2006年11月2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3位专家评审,以无记名的方式表决全票通过。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东川区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

——《滇中城市群规划(2017-2050年)》

东川位于冶金工业产业区、旅游文化产业区,以及对接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轴线上。

——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

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东川区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增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共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3.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上的资源型转型发展示范区;出滇入川的交通枢纽,滇东北中心城市;北部经济增长极,北部生态涵养区。

4.发展目标

2018年,决战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打通贯穿东川南北、联结川滇两省的高速公路,推进昆明城市生态涵养区建设,提升“三美东川·创业铜都”品牌,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都奠定基础。

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推动转型发展,打造昆明北部经济增长极,幸福美丽新铜都特征初步显现。

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幸福新铜都,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丽新铜都,建成滇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2050年,落实建国百年目标,巩固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实现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和带动作用极大增强,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利用,将东川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社会和谐幸福、生态结构稳定、城市智能高效、景观环境一流、地域特色鲜明的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

5.人口规模

通过以上人口规模预测分析,中心城区常规发展下至2035年人口规模为20.46万人

在统筹地质灾害搬迁人口的情况下,中心城区至2035年人口规模达25.29万人。

综上,东川区中心城区至规划末期按25.29万人标准进行用地空间和资源的保障预留。

6.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基于东川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实际发展情况,为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及规划用地规范,从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出发,规划近期人均建设用地取110㎡/人,中、远期人均建设用地取100㎡/人。大约需要25.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7.空间结构

形成“两极、三轴、四区”的空间开发格局。

“两极”:分别为“中心发展极、北部发展极”。

中心发展极——形成以铜都为主中心,乌龙、阿旺为辅中心的城镇圈。

北部发展极——将格勒片区打造成为昆明连接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东川区北部发展极。

“三轴”:分别为“一主轴、二次轴”。

一主轴——以龙东格公路、功东格高速为依托形成的南北纵向主要发展轴。

二次轴——依托规划东川至倘甸、东川至会泽高速公路形成的横向次要经济发展轴;依托规划沿江公路形成的横向次要发展轴。

“四区”:分别为“经济优化区、经济承载区、生态恢复区、重点保护区”。

经济优化区。主要包括铜都街道、乌龙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是东川城市功能核心区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优化开发的地区。

经济承载区。主要包括阿旺、汤丹、拖布卡三镇的平坝、河谷区域,是东川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

生态恢复区。由沿小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修复区等构成。

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城乡水源保护区、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区等。

8.协助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及基础设施要素配套规划相关内容工作。

(三)加快推进东川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市委办〔2020〕66号关于转发《昆明市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报告》的通知,明确了东川的发展定位:城市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发展方向与重点:(1)按照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要求,加快推动铜、磷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拓展发展新路径,重塑发展新动能,打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攻坚战。(2)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林业生态建设持久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我局已积极筹备加快推进东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1.已经编制完成《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优化东川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整治格局,提升区域国土综合治理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等省市文件及要求,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为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制定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工作方案。

2.已完成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工作。调查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底图和底数。是重要的现状摸底数据。

3.已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为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三区三线”划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已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已经协调多家编制单位、招标机构等召开多次座谈会。为下一步进入实质性的编制工作打下做了充分准备。

5.已取得区政府编制经费的批复文件。2020年8月19日区人民政府《东政复〔2020〕221号》编制经费资金批复文件。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土地利用问题,我局专门出台了《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方案,一地一策进行专门研究处置。

东政督〔2020〕95号文件就东川区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处置工作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专门作了安排。并细化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我局结合实际,将研究制定我区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含巡查、监管、处罚等。同时,各乡镇(街道)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属地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土地管理规范有序。拟定东川农村建房管理办法。由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省、市主管部门,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东川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五)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城市建设

目前,我区正积极推进学府路片区、达贝片区、金沙路北延线、东起路北延线、湿地公园片区、北部新城及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努力使市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云南省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4月20日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为我区下一步编制《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技术路径和报批路径。

下一步将近平总书记和中央“一张蓝图干到底”精神落地东川:

1.自上而下,多规合一。全区只有一个空间规划——《东川区国土空间规划》。

2.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管什么就批什么,“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和“谁审批、谁监管”。

3.监督实施,监测评估。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建立监测评估机制。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预警机制。

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对东川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支持,城市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