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昆明市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019年度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编制。
昆明市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0人(其中:管理岗3人、专业技术岗15人、事业工勤2人),2019年未实有19人(其中:专业技术18人、事业工勤1人)。
(二)部门职能。
负责全区动物防疫、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兽药及饲料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纠正和处理违反兽医卫生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受理兽医卫生行政复议案件,鉴定、裁决兽医卫生技术争议;负责兽医法制业务培训;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饲养场、改良站、种畜禽场、屠宰厂(场)、肉联厂等涉及畜禽防疫方面的有关手续进行审查、验收;负责兽药、饲料监测和质量检验。
(三)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1.屠宰检疫监督:2019年度入场查验生猪36583头,收讫《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854份,其中昆明2690份31728头,保山8份274头,大理132份3977头,曲靖4份69头,楚雄20份535头。宰后检疫36627头,合格36515头,检出种(母)猪1281头,高温4头,销毁108头,出具动物产品B证15549份。
屠宰场共开展“瘦肉精”监测600头份,出动执法人员66人次,执法车辆21次,没有发现“瘦肉精”阳性反应,涉及同批次生猪34920头。
2.产地检疫工作
开展乡镇产地检疫指导和监管工作:2019年1月至12月,8个乡镇(街道)产地报检点共检疫生猪46850头,牛3551头,羊812只,禽类171077羽,马属动物366匹,开具动物B证2943份,检出不合格生猪201头,不合格牛19头,禽2000羽。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产地检疫、检疫票证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等各项工作,突出抓好东川区8个乡镇(街道)产地检疫报检点的规范化提升建设,按照《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全市9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精神,目前,8个产地检疫申报点物资采购已全部完成,部分申报点装修改造还在建设中。
3.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完成全区17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及50头以上养殖大户103家、主城区周边生猪散养户71户非洲猪瘟疫病排查及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排查工作;设置“非洲猪瘟”公路临时检查站省级1个,每天安排3人值守,因过往车辆少,检查站条件艰苦,在7月份,值班人员每天更换成2人值守,扩建了1间活动板房,配置了1台空调。目前保留检查站,共检查畜禽运输车辆303辆,查验生猪0头,牛1633头、羊6320只、禽类62只、马属22匹。在主要交通口显眼位置张贴东川区人民政府通告8张。
4.动物卫生监督案件:2019年共立案查处动物卫生监督案件20起,其中:其中1起运输生猪未附检疫证明案,16起泔水饲喂生猪案,1起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案,1起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案,1起涉嫌不按规定处理死因不明动物尸体案,罚款金额总计40910元,目前案件已结案。
5.兽药及动物诊疗环节监管
在主城区及乡镇共开展了8次检查,共检查兽药经营企业30家次,宠物店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车次,其中兽药经营企业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已及时提出整改意见。1户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的宠物店,已立案调查,现已结案。
6.开展活畜禽运输车辆备案工作
按照《云南省活畜禽承运车辆备案登记监管方案》,我单位自2018年12月1日开始对全区活畜禽运输车辆进行备案管理,2019年,我单位共受理备案车辆167辆;下半年,为加强生猪备案车辆管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经区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同意,我单位对全区范围内的生猪运输车辆进行了从新审核、备案,对所有车辆进行非洲猪瘟环境采样检测,共完成84辆了采样合格的备案审核工作,现已暂停其他活畜禽运输车辆的备案工作。通过完善备案审核工作,有效监控了运输车辆,防止了非法运输,对疫情通过运输环节传播的几率大大降低。
(四)部门管理制度。
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建立健全完善制度相关要求,建立了组织纪律管理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账务管理、票证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办公室人员、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等岗位工作制度。
(五)部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019年度收入共计480.42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收入,无上级补助、经营等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主要用于工资薪金、医保、养保、工伤、公积金、“三公”经费以及动物检疫监督、动物卫生监督、非洲猪瘟防控、畜牧业生产扶持等支出。年末结转和结余58.56万元。
(六)政府采购情况。
2019年度,本单位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58993元,其中:办公设备43000元,检疫专用设备115993元。
(七)固定资产情况。
固定资产年初数为896348.16元,2019年新增158993元,固定资产年末数为105534.16元。
二、绩效目标
(一)部门总目标。
指导全区8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开展产地检疫,完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及规模化养殖场(户)指导和监管工作。
(二)部门项目具体计划目标。
1.指导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开展检疫工作。全区8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全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产地检疫受理率达100%,检疫合格出证率达100%。
2.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入场检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产品出场合格率100%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率100%等4个100%。
3.完成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4.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完成“非洲猪瘟”防控临时公路检查站设立(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区级1个)工作,指导5个检查站正常开展查验监督、消毒防堵工作。
三、评价思路和过程
(一)评价思路:确认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目标→梳理部门内容管理制度及存量资源→分析确定当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评价重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掌握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整体支出情况,从单位整体投入、过程管理、单位整体履职情况、单位整体履职效益情况等方面找出单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紧扣提高单位效能的主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部门绩效管理意识,切实推进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保证单位整体运行及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动物卫生执法队伍建设,让动物卫生监督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更加强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机制更加有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与应用要有新突破;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要有新进展。
(三)自评指标体系
见附件1
(三)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东川区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东政发〔2015〕104号)、《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16〕169号)、《东川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东政办发〔2017〕24号)、《东川区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东政发〔2017〕110号)《东川区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东政发〔2017〕111号)、《昆明市本级部门预算绩效自评管理暂行办法》(昆财绩〔2018〕60号),部门(单位)2019年度部门预算绩效目标批复(含预算调整追加)文件,部门(单位)三定方案、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及中长期规划,专项资金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部门(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央、省、市、区相关政策规定等。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2019年,东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牢记“责任如山,事故可防、事在人为,有责必尽、执法必严”的安全生产理念,紧紧围绕“让人民吃上放心肉”的任务目标,深化动物卫生监督改革,为我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主要绩效。
一是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管理更加规范,建立并完善和相关制度;二是对辖区内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申报检疫的管理;三是强化瘦肉精的监督检查,全年未发现畜产品安全事件;四是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落实;五是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六是加大兽药及动物诊疗的监督。
五、主要经验做法
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原则,严格预算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加强部门资金的使用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按制度办事,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细、严、实,针对单位整体支出的特点,强化预算绩效申报工作,强化项目实施方案预报。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时间不长,缺乏“花钱要问效、无效要追责”的理念,思想上不注重项目效益和效率,增加了绩效评价工作难度。
2.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健全。一是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精准。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时无法对照绩效目标核实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二是评价指标不够全面,难以满足不同层面和不同性质的绩效评价需求,加之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乡镇绩效评价工作水平不能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导致绩效评价从技术水平上与现代预算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
七、改进措施及建议
1.继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先进做法,不断健全和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探索设定项目个性化指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标准,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2.加强预算资金的跟踪监控,实施结果应用工程。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为落脚点,加强预算资金实施过程的跟踪监控,以促进预算管理、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增强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