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主题分类: 2019年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19-12-13 17:02
名 称: 关于对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第53058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对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第5305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2-13 17:02
字号:[ ]

关于对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

53058号提案的答复

政协委员:

你们在政协东川区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促进扶贫搬迁户与原居民融入发展的建议),移民新区收悉后,高度重视,已及时办理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管理采取移民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迁出乡镇二合一叠加管理的方式对移民新区进行管理,即:搬迁群众进城后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事务由移民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其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产业及各项惠农政策继续由迁出乡镇进行管理。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完善组织机构

为加强区委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根据中共东川区委《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昆明市东川区移民新区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东通〔201815号)文件,成立移民新区党工委;根据区政府《关于成立昆明市东川区移民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批复》(东政复〔201915号)文件,成立移民新区管委会。目前移民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开展日常办公,设有党政综合办、基层党建办、社会建设办、社会事务科、社会治安维稳综合治理办、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中心、科教文卫综合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热线办、建设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共9个科室、中心;共有领导7名,由因民镇、舍块乡领导兼任;工作人员从涉及搬迁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有关部门抽调组成。

移民新区党工委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工作首要位置,以党的建设带动搬迁社区建设。在原有村级行政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设置片区管理员、楼层长、楼栋长,理顺移民新区党工委社区党委楼栋党支部楼层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建设,下设3个社区党委,27个楼栋党支部,119个党小组,管理党员606名,联系群众6660户,切实做到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发动起来、思想动员起来、人心凝聚起来。

移民新区管委会以楼栋为基础,组建了83个楼栋委员会,每个楼栋委员会设楼栋长1名,共计设楼栋长83人,为本楼栋开展基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楼栋居住人数,至少每栋设楼栋委员2名,共计设楼栋委员245名,协助楼栋长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创新基层自治模式。

(二)做好搬迁安置户与原地居民产生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

制定《维稳四级包保机制》、《舆情管控方案》,重视舆论引导和监督、疏导稳控工作,把搬迁群众聚谈、原地居民动态、网上舆情监控作为听民声、察民意、体民情的重要渠道,针对可能出现的搬迁安置户与原地居民的潜在矛盾隐患,发现苗头性问题提前化解、实施疏导稳控,防止出现新的社会矛盾,确保东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统筹划片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保障工作

一是全员精准就业计划。采取服务窗口+劳务公司+企业(合作社)+易地搬迁农民工的模式,由劳务中介企业统一对求职人员管理和组织安排就业。就近就地送岗:通过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组织培训等方式,向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群众推荐引导就业、对因个人原因造成未就业的人员,引导其转变观念寻求其他就业办法;实施扶贫车间建设:在对门山、起嘎、洗尾嘎3个搬迁安置点建立3个就业扶贫车间,开展集中培训两轮,第1轮岗位为分拣蔬菜、组装烤火器和折纸袋,报名402人;第2轮岗位为藤椅编制,报名427人,引导实现三无人员家门口就业。政策鼓励创业稳岗:紧抓移民搬迁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引导未就业群众创业一批、带动一批就业;通过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购买春节期间返岗火车票等方式,鼓励引导已就业人员稳岗、带岗。落实就业便民服务:采取人社局就业部门和移民新区党工委就业部门合署办公的措施,实现人员培训、就业岗位提供、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是保障保证就近就学。在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的8所学校安置2250名搬迁学生,落实住校生补助、营养餐补助、校车接送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就学100%安置,住校生生活补助100%落实,营养改善计划100%落实。

三是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实现搬迁群众与原地居民在家门口就医,有力解决就医问题:配套建设1所卫生服务站,极大方便了群众诊疗就医、满足了群众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需求;目前,卫生服务站有医护人员196人、病床107张,设有中药房、西药房、输液室、检验室、疫苗接种室等医疗卫生设施。

(四)开展新时代新民风建设,有效改变民风,确保搬迁群众可融入

一是搬迁安置户全民参与新时代新民风建设。以五星家庭评选、法治文明小区创建为载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对移民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对党感恩、人人诚信、户户争星、邻里和谐、民主法治的良好氛围,将感恩、诚信、法治、发展、和谐的新民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切实促进民风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搬迁安置户与原地居民水乳相融。

二是部门联动,开展宣传教育。协调区公安局,邀请区安监局、交警队、消防队等单位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针对搬迁安置户和原地居民开展交通、消防、应急救援等生活安全知识普及工作,以楼栋为单位在园区、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应急安全知识手册,重点针对搬迁安置区内的中小学生、中老年人等人群,深入课堂、家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并紧密结合移民新区五星家庭评分上星工作,与五星家庭法治文明小区建设相挂钩,切实推动了移民搬迁安置区新时代新民风形成,较好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户从农民向居民的转变

三是文艺文化活动全融入。为丰富易地搬迁群众和原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切身体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帮实扶,进一步增强易地搬迁群众和原地居民的融入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移民新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开展节目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讴歌中国共产党,传达党的惠民政策,赞美脱贫攻坚感人事迹,唱响搬迁安置区幸福生活主旋律;开展电影进移民安置点活动,为人民群众播放电影,丰富群众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结合东川区湿地公园、石头园等景观,节假日期间为大家组织开展安全、健康、新颖的游园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在各安置点小区开展趣味运动会,展示搬迁群众和原地居民的精神风貌,增进居民之间、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情谊信任。

(五)一站式服务,持续保障公共服务到位

一是按照一站式服务的标准要求,建成1个安置点为民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和原地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现搬迁安置区内卫生服务站、物业、公厕、公交车站、超市、垃圾收集保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二是分类社保全覆盖,切实抓好搬迁对象迁出地到迁入地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工作,低保应保尽保、医保能报全保、养保能保尽保,织牢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安全保障网。

三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在移民新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健全完善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指导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文体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会调节、基层自治良性互动,努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按照工作预案,通过持续落实就业、就学、就医工作,开展五星家庭法治文明小区新时代新民风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到位等措施,持续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与原地居民融入发展、一体前进,达到群众感党恩、讲诚信、法治法制意识增强,群众爱护家园、邻里和谐、爱护公益设施意识增强,群众主动适应城市生活、文明生活、积极就业、内生动力高涨意识增强的目的。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中共东川区移民新区工作委员会

201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