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信局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 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3074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东川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第53074号提案《关于加大对资源循环综合研发利用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归纳准确:一是尾矿资源数量大;二是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对策建议切合我区实际:一是成立研发机构;二是制定统一规划;三是用好用实政策资金。现就我区工业固体废物(工业资源)的基本情况、目前利用情况、下一步工作方向等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昆明市东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东川区全区冶炼渣和矿山尾矿、废石等累计堆积总量为2661.96万吨,其中铜尾矿1335.51万吨、铁尾矿638.69万吨、铜冶炼渣285.5万吨,磷石膏92.26万吨、矿山排渣废石310万吨。全区现有尾矿库21座,其中运行12座,整改中和已经闭库9座,拟建和正在建设16座,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将能够堆放尾矿13037.78万立方米。2018工业资源总排放量达到1530万吨左右。其中铜矿选厂新排尾矿1200万吨,铁矿选厂年新排尾矿70万吨,铜冶炼厂新排铜冶炼渣80万吨,新排磷石膏180万吨。预计2020年工业资源总排放量达到1600万吨左右。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利用量非常少,基本都在利用铜冶炼渣,采选企业排放的尾矿基本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具体利用情况如下:
1.昆明亿俊铜渣再选有限公司铜渣再次选取铜精矿项目:是以云南铜业凯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现存的300万吨铜冶炼渣为原料,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处理1000吨/日铜冶炼渣的综合选矿利用项目,可选铜精矿(含铜)550吨/年,实现工业产值1800万元/年。项目正常生产运行每天排放980吨的尾矿废渣作为水泥生产配料。
2.昆明裕勋工贸有限公司利用昆明东川众智铜业有限公司存放的铜冶炼废渣生产建筑原料,处理量300吨/日,综合利用铜冶炼废渣5万吨/年、磷石膏渣1万吨/年,生产建筑原料6万吨/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年。
3.昆明市市长丰源冶金有限公司利用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因民矿业公司大选厂排出的尾矿再选回收铜、铁金属,处理量800吨/日,综合利用能力23万吨/年。
4.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因民矿业公司采用长沙飞翼公司尾矿回填技术将处理后的尾矿回填采空区,做到尾矿减量化、无害化科学有序处置,减少尾矿堆积和环境危害。
(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东川区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4号)文件要求,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好我区存量巨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加快东川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专门成立了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基地创建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协调解决基地申报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对项目引进、立项、经费保障、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土地规划、环保、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于3月18日前完成了《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于4月3日报至国家工信部,同时积极加强向国家和省级工信部门的汇报,力争我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国家规划,以此,获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指导和推进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有效化解我区目前大宗固体废弃物堆存的风险,缓解资源综合利用的压力,促进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小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攻坚的进程。目前我区《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初步评审,正进入复审阶段。
下步全区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采取政府强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工业资源由“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规模利用”转变,建设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和发展新模式,推进东川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与效益为目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尾矿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税收优惠政策为杠杆,以政府资金引导为手段,以建设由尾矿、冶炼渣、磷石膏渣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为着力点,重点推进东川大飞龙陶瓷、金水公司、华新水泥、中州海绵城市等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实施彩色琉璃陶瓷及黑陶工艺品、混凝土加气块、矿渣特种水泥、海绵砖等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快对我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基地创建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其职责是协调解决基地申报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对项目引进、立项、经费保障、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土地规划、环保、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区工科信局、区发改局、市生态环境东川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科信局,负责日常工作协调,确保申报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基地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建设目标、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活动等进行协调,提供组织保障。基地建设过程积极引入研发技术支持单位,由东川(云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尾矿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云南韬略科技有限公司、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亿俊铜渣再选有限公司、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市市长丰源冶金有限公司等组成,负责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各类咨询服务等技术保障。
(二)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1.资金支持。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申报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创新支持方式,组织示范推广,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
2.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积极性。
3.地方政府支持。认真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等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和产业衔接,积极推进基地重点企业和产品“走出去”,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资金“走进来”。
(三)技术支撑体系
1.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组织对重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废物综合利用设备重大关键设备进行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化、系列化 、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推广应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2.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一是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指导帮助企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合理引导各方力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设技术工人专业培训园区,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四是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帮助企业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
1.市生态环境东川分局、区发改局、区工科信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管责任,认真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区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2.市生态环境东川分局指导推动实施辖区内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监管并重,巩固工作成果,严防污染反弹。加强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环境监管网格作用,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场所、定经费,使各重点排污单位得到有效监管,实现环境监管全方位、全覆盖。
3.基地内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的责任,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落实环境监测、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维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实施污染治理、设施运维,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杨顺贵,0871-62129754。
昆明市东川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