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政协第五届昆明市东川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3100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东川基层委:
你们在政协昆明市东川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老年康复事业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经区卫生健康局认真调查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作为一个五十年代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城乡各类离退休人员和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已达5498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近20%。东川区有老年病医院1个,民办养老机构1个,拥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6个,其中公办福利院1所,乡镇敬老院5所,拥有床位1000余张,收养各类人员近500人。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强化统筹规划。我区科学规划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衔接。
2.加大财政投入。投入7074.78万元分别建设铜都街道敬老院、拖布卡镇敬老院、汤丹镇敬老院、阿旺镇敬老院,投资1300万元建设区老年活动中心。
3.强化部门协作。强化区卫健、财政、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二)深入推进“医疗+养老”工作模式
在以老年病医院为基础,老年公寓为平台的“医疗服务+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的候鸟式复合型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从六方面深入推进“医疗+养老”工作模式。一是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对入驻老年公寓老年人设立床旁医疗监护,确保老人发生病情变化时更加快捷、有效得到诊治。二是慢病及健康管理: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进行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活动能力评估、健康教育指导、慢性病管理等,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信息,及时救治老年疾病。有效控制、延缓患者病情扩展。三是采取“责任医师+护士+护工”服务模式,入住期间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及护理员提供全方位生活照料,满足老年病人的生活护理需求,让入住老年人得到更加温馨舒适的生活照料。四是提供康复特色治疗。医院以康复科的建设为重点,开展康复、针灸、推拿等治疗。通过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因病致残老人的各种功能障碍,提高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老人及家人负担,形成康复治疗的特色。五是设立健康食堂。医院设有健康食堂,配备专业餐饮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殊特点实行营养搭配、烹饪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且结合季节和老人的身体状况,采取控油控盐等措施,让饮食科学健康。六是丰富多彩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关爱老人行动、义工活动、座谈会、歌咏比赛、趣味活动、棋牌比赛等活动,展现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老年人的健康、乐观的生活信念,体现和谐温暖氛围。七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通过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通过积极探索“养老+医疗”式服务取得一定成效。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看病方便,护理在医疗指导下提升质量,实现养老、医疗、护理零距离服务。减轻老人及家人负担及后顾之忧。
(三)多元运营打造医养结合模式
积极推进各类医养模式的医养机构。确保东川区7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5%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一是按照《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昆卫〔2018〕62号)、《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昆卫〔2018〕65号)以及《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川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17〕200号)等文件精神,拟定了《东川区关于开展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议合作的实施意见》,计划采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书,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订医养合作协议书的方式,发挥中医药优势,打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品牌。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均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医疗机构、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密切合作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乡社区,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
二是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居家养老的嵌入式工作模式。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与居家养老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重点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上门巡诊、健康管理、双向转诊等服务。在乡镇(街道)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中覆盖率达到60%,同时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率达80%,健康管理率达60%。
三是启动“健康惠民工程”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东川区积极响应昆明市10件惠民实事的一项健康惠民工程。区卫健局、区财政局联合投入100万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设立的16个肺炎疫苗接种点同时开展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接种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从整体上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协作,重点带动,整体推动,稳步推进,切实促进医养结合。
(二)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在供给侧发力
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制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助、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实行公办、民营医养机构运行补贴统一标准,建立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合作经营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
2.加快医养结合设施建设。设立我区医养结合专项资金,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等方面倾斜,鼓励有关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
(三)统筹资源,发挥优势,在体系上保障
1.把握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利用好我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市级医养结合试点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对各区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医养结合设施、采购康复设备和医疗器械时给予适当资金配套。
2.发挥中医药优势,打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品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让中医药在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医疗护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制定医养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支持东川区职教中心开设老年健康和护理相关专业,加快老年医学、健康护理、营养咨询、心理干预等医养结合方面人才培养。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养服务人员的免费培训。建立医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经济补助的方式鼓励大中专院校医护专业毕业生、医疗机构优秀执业医师、护士到医养机构工作。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