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统筹“四化”稳步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东川区统筹“四化”稳步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面对易地扶贫搬迁规模32233人,29877人远离故土进行城镇安置的巨大压力。昆明市东川区统筹推进全区易地搬迁户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筑梦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摸清全区易地搬迁劳动力人口20720人,收集岗位40000余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706人次。通过“送岗上门”,促进就近在区内就业7416人、转移到区外就业3452人、乡村公共服务岗位427人。海绵城市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园区、正大集团昆明东川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矿山整合升级等重点工程项目,将带动1.4万余人就业。
三本台帐,就业服务精细化。全面摸清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状况,按青壮年家庭、大龄家庭和难就业家庭分类归集,建立易地搬迁家庭就业第一本台帐;收集区内外缺工岗位信息,特别是产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岗位供给第二本台账;综合易地搬迁劳动人口能力素质、就业意向以及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持续开展就业技能提升工程,到2018年9月30日,实现易地搬迁家庭户有一名技术明白人,建立就业培训第三本台账。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做好已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保证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以区、乡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就业政策、用工信息宣传。每季度在辖区易地搬迁点召开一次“送岗上门”招聘会,将用工信息送到搬迁户家中,搭建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已就业人员稳岗、未就业人员送岗、难就业人员安岗“三服务”措施,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
政策引导,就业安置优先化。将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安置作为重中之重,出台鼓励企业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的奖补政策,用好用足奖励、岗位、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在就近就地吸纳就业、公岗安置等方面,给予安排易地搬迁劳动人口就业的个人企业或单位以优惠,突出易地搬迁贫困对象优先;统筹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动员各行业、各领域的力量,综合采取区内重点工程项目吸纳就业一批、挂钩帮扶单位帮助转移一批、乡镇村组干部组织输出一批、区外对口帮扶转移就业一批等措施,挖掘用工潜力,优先解决易地搬迁劳动人口的就业。
强化服务,就业创业专业化。整合专业指导、就业扶贫政策、贷款等资源,从创业立项到经营实施全过程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贷免扶补,以优质的服务,引导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易地搬迁劳动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用好100名就业扶贫队员、200名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三支队伍,做好全流程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迁企”融合,就业增收稳定化。与城市转型发展有机融合,在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培育、扶持和引进辐射带动强、就业岗位多、成长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企业,增强本区域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实现搬迁对象长期稳定就业。同时培育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和各类农民合作社,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务工增收。培育全国就业扶贫基地2家、区内就业扶贫基地5个;通过实施“每吸纳1名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给予就业扶贫车间1000元一次性奖补”等政策,扶持就业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