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www.kmdc.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52224292-201712-207889 主题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7-12-11 16:28
名 称: 我的扶贫故事丨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入山林
文号: 关键字:

我的扶贫故事丨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入山林

发布时间:2017-12-11 16:28
字号:[ ]

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

我宁愿,做你一辈子的贫困户!

那样的话,照顾我是你的责任!

你会经常来看我,你会每时每刻惦记我,你会给我送来温暖,你会给我送来RMB……

只要我,一不高兴就说不满意,一不高兴就说不清楚,一不高兴就说不知道……

自然有人会帮我收拾你的!

这是前段时间笔者朋友圈广为大家转发的一首小诗,是一位妻子写给基层干部的情诗:我宁愿做你一辈子的贫困户。看到这首小诗,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无聊,有些会一笑了之,而对于很多正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而言,这首小诗,更像是一种能够戳中泪点的戏谑,心酸自不必言,那其中更多渴望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同和理解。类似的诗歌、小文章经常会出现在朋友圈当中,被我那些做扶贫工作的朋友转发,或许一些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荒诞的作品,却总能引起当下扶贫工作者的共鸣。

自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铜都街道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乡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60户24905人,作为铜都的扶贫干部,我深感压力巨大,但并不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让我们感觉到扶贫工作的艰难,我们忧虑的是,能否真正的了解我们需要帮助的村民,能否真正的帮扶他们。

在我入户调研时发现,有这么一位孤寡老人——张大爷。他与老伴居住在一间年久失修的土坯屋里,土坯房摇摇欲坠,漏风漏雨,破墙倒壁;屋外,是一排牲畜的圈舍,臭气熏天,蚊虫滋生;屋内,烟熏火燎,漆黑一片;屋中,一个老旧的橱柜,屋角一张简易的小床,这就是张大爷一家的全部家当,他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半载难得回家一趟。孩子打工的收入,维系自己的生计都很艰难,哪管得了张大爷。

前些年,不是张大爷不想建新房、搬新居,而是扶助资金太少,自己投入成本太高,即使新房子建起来了,自己却不得不重返赤贫。了解到张大爷家的贫困状况,我赶紧召集街道扶贫办、村书记、村主任,一起将张大爷的情况记录清楚,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最终将张大爷家纳入宜居农房建设帮建援建对象,由政府帮建一套50平米的安全住房。目前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再过两个月张大爷就可以入住新房。当得知自己即将住进新房且不用花一分钱时,张大爷用瘦骨嶙峋的手拉住我,喜极而泣,一遍一遍地说,“麻烦喽,麻烦喽,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啊!感谢你们这群任劳任怨的扶贫干部们!”那一刻,作为扶贫干部的心热起来了。

2017年,是铜都街道脱贫攻坚的决战年,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街道充分调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的队伍里,奋战在一线的有驻村工作队员、挂包帮单位责任人、扶贫专干、街道干部职工。实现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一对一”帮扶,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人帮、有单位扶。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系统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确保街道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点对点联系,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办事。领导干部能够零距离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需所求,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群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构建了“群众愿意干、干部带着干、社会帮着干、机制保障干”的工作格局。有我们这群年轻朝气的一线扶贫专干的身影活跃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壤里,我们贫困落后的农村面貌将一去不复返!


作者:铜都街道党工委书记    毕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