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闻动态
【乡村振兴】庭院“兔”飞共富梦!松毛棚村“蹦”出绿色振兴新篇章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0-21 10:19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庭院方寸地,藏着致富经。随着《昆明市支持开展庭院经济试点实施办法(试行)》的落地,东川区红土地镇松毛棚村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凯的带领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肉兔养殖,将闲置庭院变为“聚宝盆”,让村民在家实现增收致富,他的致富经验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为云南庭院经济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微信图片_20251020151643_53_240

微信图片_20251020153144_69_240

如何充分利用庭院经济试点政策、利用当地优势,发展什么产业,松毛棚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凯可谓绞尽脑汁。他走访、调研、研究政策,发现当地气候凉爽、生态优良,符合肉兔喜凉爽、病害少的生长需求,且紧邻四川这个全国肉兔消费大省,活兔运输半径短、保鲜成本低,发展肉兔养殖优势显著。但是产业如何降低风险、如何长久发展,在众多的养兔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脑中闪现“去产能化、订单养殖”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对接云南木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优质种兔、现代化养殖技术和配方饲料,且有技术员唐杰驻村常年指导,统一保底回收成品兔;合作社负责规范养殖标准,农户则利用自家院落搭建兔棚,自己为自己打工。

微信图片_2025-10-20_152010_557

微信图片_2025-10-20_152015_971

2023年9月,红土地镇“庭院式”经济肉兔养殖基地正式成立。基地开辟庭院建成400平方米的兔棚,引入了300只种兔,仅三个月,兔棚里便传来喜讯,1200余只肉兔首批出栏,为这些曾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的家庭带来了第一笔养殖收入。

自2021年驻村以来,陈凯最大的梦想就是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也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不佳。传统种植收益低,青壮年只能外出打工。要让村民留得住、能致富,必须盘活庭院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庭院经济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黑暗里的一束光。

微信图片_20251021095749_214_7

松毛棚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凯:庭院经济优点是成本低,可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庭院为单位发展肉兔养殖,总体收益有三点,第一是短期收益有活兔和种兔销售,第二是开发红土地特产牯牛兔产品,三是农业的长期循环,我们慢慢利用文件上的理论再结合实际,庭院式经济是能走得通的,是能发展得起来的。

90后小伙李虎在外打工多年,两年前回到家乡肉兔养殖基地当起了厂长,风风火火干起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微信图片_20251021095801_215_7

厂长李虎:我回来养兔子有两年了,养兔子的话,自己技术也学到了,收入也比打工高,在家还可以帮助到父母,在家也为自己创一份事业。李虎坦言,过去在外打工一年攒不下2万元,如今在家养兔,年增收超3万元。现基地已有种兔320只,商品兔2000只,合作社年均收入25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对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

唐杰作为企业派驻的“技术管家”,利用电脑特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数据监管制度,实时监测兔群生长情况。从种兔繁育到成兔出栏,每个环节都有标准,确保每只兔子都符合四川市场的质检要求。唐杰介绍,松毛棚村的肉兔已通过四川检疫部门认证,每月固定发运一批,成为当地餐桌上、旅游消费的“放心肉”。

两年来,松毛棚村发展了5户试点,实现“农户变股东、庭院变工厂”。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品质、统一销售,村里的肉兔养殖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闲置的院落被改造成整齐的兔棚,粪污通过管道集中处理,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为循环农业埋下伏笔。陈凯描绘着未来蓝图:下步,利用兔粪养殖蚯蚓,蚯蚓用来养殖生态土鸡,形成“兔—粪—蚯蚓—鸡”的循环农业模式;同时开发即食手撕兔肉、兔肉丸子、兔肉春卷、兔肉月饼等深加工产品,对接红土地、牯牛山等乡村旅游市场,让“小兔肉”衍生出“大产业”。

从“外出打工养家”到“庭院创业致富”,松毛棚村的蜕变是昆明庭院经济政策落地见效的缩影。如今,走进松毛棚村,产业兴旺让乡村焕发新生机。依托科技和政策支持,小小庭院变成“聚宝盆”,村民的致富梦正在这里起飞。

驻村四年青丝半白,陈凯践行党员初心,努力圆村民的致富梦。望着兔棚,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也是一名新农人,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我们(希望)通过松毛棚的产业,丰富红土地的名片。作为一个新农人,一点成功并没有让他止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他心中形成:因地制宜把庭院经济延伸到每一户农户,通过多种养殖组合成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综合体和联合体,为农户开辟可持续增收路径。

小庭院联结大市场撬动大产业。随着庭院经济潜力的不断挖掘,庭院汇聚和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松毛棚村正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加速奔跑,特色化、多样化、产业化的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杨萍 徐懿 陆雯 王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