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集义街道块河村长岭子小组地处二半山区,属干热河谷气候,常年缺水,独特的沙质土壤为花生生长提供了天然条件 。长岭子小组已有50多年“孟育1号”花生种植历史。沙土环境,传统人工种植,农家肥培育方式让花生外观干净、果皮薄,煮食软糯香甜,炒炸后酥脆可口,成了当地独有的农产名片。
依托这一特色,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深耕,以花生为核心,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现有社员130多户,带动了3000多人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每年种植花生1200余亩,亩产鲜花生360多公斤,亩收入超5000元;同时在花生地套种反季节南瓜150余亩,“花生 + 南瓜” 的种植模式为社员带来稳定收益。
为提质增效,合作社探索多元合作路径:通过统购统销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肥农药用量;以宏观计划指导生产,统一农产品定价销售;还开展劳务合作与劳动力转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中,合作社始终坚守初心:既保护耕地安全,又保留小农传统人工种植方式,更注册 “解甲园” 农产品品牌,立志做生态农产品践行者、小众品牌缔造者、东川特色农业探索者。
谈及花生产业规模与规划,据吕春华介绍,“孟育花生”也称为米粒花生。目前块河村花生种植面积约1500亩,龙洞、梨坪等三村种植面积达6000亩左右。花生已是当地农户除务工外的重要收入来源,每户年增收约1万元。好品质也让 “孟育花生” 赢得市场。当地经销商杨文芬 对“孟育1号” 花生赞不绝口。
杨文芬表示,自己会一直坚持销售这款花生,不再经销其他品种,每年从她这里销往曲靖、宣威、昆明三地的花生,从鲜花生到干花生米、炒花生,总量达4-5吨,“能为家乡农产品销售出份力,我很乐意。”
记者:吴晓丽 王长红 廖艳清 廖汉美 温兆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