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旱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浇不上水,看着苗蔫了急得整夜睡不着。现在有了这个自然能提水项目,通过手机APP操作,水就能到田边地头,今后的收成肯定差不了!”站在自家绿油油的农田旁,紫牛村村民李大哥指着远处的自然能提水工程和田埂上的输水管道,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这喜人的变化,源于紫牛村党组织牵头攻坚的自然能提水项目,一场破解“水制约”、助力乡村经济腾飞的硬仗,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上演。
紫牛村隶属东川区碧谷街道,离集镇20公里,全年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林种植业的生长。长期以来,“靠天吃饭”是当地农业发展的痛点。原有灌溉依赖村内老旧沟渠管道及自然沟渠。每到旱季,降雨减少,灌溉设备老化供水效率低,上千亩农田、林地灌溉难题突出,近30%耕地因缺水减产,部分地块甚至无法按时播种,这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牵动村民生计,更制约着特色种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减少村集体农业收入。为解决灌溉难题、保障粮食安全,修缮灌溉沟渠,增加水源补给,构建稳定灌溉系统,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迫在眉睫。“灌溉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就是空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成为摆在紫牛村面前的“硬任务”。
群众有需求,党组织就有行动。去年年初,在碧谷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支持下,紫牛村党组织成立了由紫牛村乡贤理事会会长聂世坤牵头的党员攻坚队,走访调研,收集村民和无花果、甜杏、蜜枣、仙人掌等种植基地运营企业及其他意向投资企业,对灌溉设施的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对接街道、水利部门、农业技术专家,多次实地勘察水源地、测算提水量,最终确定引入自然能提水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结合地形落差实现水源高效输送,既环保又能降低长期运行成本。项目推进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部分村民对新技术心存疑虑,担心投入大、效果差;项目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土地,个别农户起初不理解、不配合。面对这些问题,紫牛村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采取“党员包户”模式,耐心讲解项目原理、测算收益,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顾虑。
金秋九月,自然能提水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营,覆盖农田面积达2800余亩。远眺,蓝色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观,蒋家沟的河水跃升400米海拔差到山顶蓄水池;细看,输水管网像血管一样精准滋润每一块农林果田。
自然能提水项目的落地,不仅破解了灌溉难题,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在村级党组织的带动下,农户依托稳定的灌溉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投资,发展起无花果、甜杏、蜜枣、仙人掌等特色产业。甜杏、无花果种植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水一直是公司投资考量的重点因素,自然能提水项目的建成,增加了公司在紫牛村的发展信心,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流转更多土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更多的土地租金及务工收入”。
“党建红”是引领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发展红”是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新希望’。下一步,碧谷街道将总结推广紫牛村党组织攻坚自然能提水项目的经验,争取建设更多自然能提水项目,让更多农田告别“靠天吃饭”,以党建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碧谷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