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闻动态
【评论】奋斗点亮人生 东川残疾人以坚韧书写幸福篇章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8-27 10:36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在东川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体某处存在残疾,但在生活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力,令许多健全人都为之深深折服。他们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谛,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努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张顺东,是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尽管身患残疾,他却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精神上并不残缺,我们还有头脑去思考,还有双手去行动。”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坚定宣言,更是东川无数残疾人群体的共同心声。

左站立,肖云峰

左站立,肖云峰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肖云锋凭借惊人的毅力,成功克服了先天性疾病带来的重重困难。他走遍了阿旺镇的每一寸土地,创新推出了“菜单式扶贫”模式,成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活字典”。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高度认可,荣获了云南省脱贫攻坚奖和昆明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如今,作为区残联副理事长,他依然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左,李光存;右,肖云峰

左,李光存;右,肖云峰

李光存,5岁时因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双手,但她却用双脚绣出了美好的生活。从农村搬迁到城市后,她从不依赖政府救济,而是凭借双脚缝鞋垫、绣十字绣、织毛衣,还做过保洁员、收银员,摆过路边摊。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辛勤的劳动,为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施芬1

施芬

今年5月,如常集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东川)示范点落户易地搬迁安置区康和园。该基地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短短3个月时间,就已为2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培训,其中13人成为手工生产员,发放报酬8000余元。通过辅助性就业示范点这个平台,21岁的施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通过钩织毛线产品实现了“力所能及”的就业梦想;38岁的李光存,从独自一人在家摸索刺绣工艺,到如今培训和销售都有人协助,有组织可以依靠,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如常基地的一名手工生产员。

盲人按摩店

盲人按摩店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肖云锋,李光存,施芬,这些都是我们镜头捕捉到的闪耀星光。在东川,还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动人故事,比如小小理发店、俊发盲人按摩店等背后的故事。或许当你漫步在大街小巷,会发现更多这样的故事。幸福不会凭空降临,梦想也不会自动实现。当你亲眼见到这些人,亲耳聆听他们的故事时,定会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如常基地的工作人员李昌凤在项目中了解到李光存的故事后,不禁感叹:“她真的太厉害了!”

DSC_4113

东川残疾人群体的奋斗故事向我们昭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只要在精神上保持不屈不挠,用奋斗点燃希望,用汗水浇灌梦想,你也能够迎来生活的光明与幸福。

东川特殊教育学校

东川特殊教育学校

他,她,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的史诗,更是东川区扶残助残工作的生动写照。在东川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东川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凭借自身努力和社会助力,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用奋斗点亮人生,以坚韧书写幸福篇章。

记者:王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