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雁护航”位于东川区对门山康和园内,作为全省首个专为易地搬迁青少年打造的成长基地,一直以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要抓手,精准对接搬迁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需求,成为孩子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的温暖后盾。近日,昆明日报专题报到了东川区雏雁护航工程《用爱护航“雏雁”》,聚焦东川“雏雁护航”工程的生动实践,讲述那些温暖人心的守护故事,展现这项工程为东川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崭新变化。
“栗子老师!”在去东川区筑梦社区的路上,6岁的小婷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冲向一位年轻女孩,一头扎进她的怀里。这位被小婷亲切呼唤的,正是四川传媒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大二学生普丽。
这个暑假,小婷和她10岁的哥哥小浩,在筑梦社区里的“雏雁护航”基地度过了45天,基地的另一个名字是“东川区关心关爱易地搬迁青少年成长成才基地”。普丽与来自共青团东川区委以及全国各地的高校志愿者一道,用爱心与陪伴,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多彩的假期。
帮助青少年适应新环境
筑梦社区里住着从汤丹镇、因民镇、原舍块乡搬迁来的居民,小婷和小浩就在其中。8月15日,“雏雁护航”基地里,孩子们正在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手绘包包、自制挂坠、手绘石头……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陪伴他们的,还有来自上海同生关爱慈善基金会、上海高校的志愿者和从上海前来研学的小朋友。
共青团东川区委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魏俊薇穿梭在人群中。看着原本还有些羞涩,如今却已能自信地与老师交流、开心地完成一笔笔交易的孩子,她满是欣慰,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勇敢地迈出交流的步伐,收获更多友谊与成长。
东川区作为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搬迁安置人口8518户31674人,其中青少年有5800余名,特殊儿童占比达13%。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川区印发了《关心关爱易地搬迁青少年成长成才暨“雏雁护航”工程二十一条措施》,积极搭建党委领导、学校主导、家庭主体、社会协同的“四结合”育人框架,全力护航易地搬迁青少年茁壮成长。
共青团东川区委书记许思局介绍,当地构建起“共青团东川区委牵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助力+高校及社会组织赋能”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雏雁护航”基地这一阵地资源,提供“日常贴心陪伴、学业智慧启迪、思想品德塑造、心理疏导呵护”等多维度的系列服务,打造长效关爱机制,提升易地搬迁社区青少年的社会融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给予温暖贴心的陪伴
普丽已经连续两个假期来到基地服务,她为孩子们开设了舞蹈课、时间规划课等。如今的她,已然摸索出一套因材施教的“管娃策略”。
7岁的小航像只小刺猬。课堂上,老师要是没点到他的名字,他就会气鼓鼓地闹着要走。普丽见状,轻轻把他拉到身边说:“小航,老师想请你帮个忙,一会儿帮老师听听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一个人实在听不过来呢。”小航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欢欢喜喜地接下了这个任务,自此乖乖地待在课堂。做活动时,普丽还有个小妙招,她把调皮捣蛋的小浩和文静乖巧的小婷安排在一起,让小浩多照顾妹妹。这一招也很管用,有了责任感的小浩,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任性了。
因为到新学习环境之后产生的落差,不少孩子对学习有了畏难情绪。为了帮助他们,志愿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丰富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手工,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孩子们画糖画,品味传统技艺的魅力;指导孩子们扎染,领略色彩碰撞的奇妙……不仅如此,志愿者还领着孩子们走进村史馆,探寻“原乡”的过往与今朝。
这个暑假,40多名志愿者先后陪伴了孩子们45天。平时,基地志愿者也会利用周末时间和“四点半课堂”、贯穿全年的“快乐小屋”“伙伴计划”托管式教学模式,悉心陪伴孩子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助力添彩。同时,积极联合各方力量,争取北师大“圆梦”工程等项目,在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孩子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
家长、孩子齐刷好评
生活环境骤然改变,让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适应新生活。易地搬迁居民刘女士感慨道,老家和城里的教育水平、生活节奏差异大,孩子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想要真正帮到孩子,需要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出力。这些认知,都是她在“雏雁护航”基地参加亲子活动时学到的。
刘女士的女儿小慧参加基地活动已有两年。这两年里,她亲眼见证了女儿的变化:曾经那个上台就紧张得不敢开口的孩子,如今已能融入集体,并大方地与小伙伴们分享了。基地活动丰富多彩,在亲子活动里,大家一块儿动手制作陶泥、碗碟、罐子、包饺子,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她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刚结束的易地搬迁社区青少年走进彝族村寨的研学活动,让小慧学会了做彝族疙瘩汤,回到家还做给家人吃,让家人十分欣喜。
吉祥和如意的妈妈仇女士说,每次阶段性活动结束,两个孩子都非常不舍,还会让妈妈帮忙给志愿者哥哥姐姐发消息:“我想你们了,希望下一次活动快开展,你们再来陪我们玩。”
10岁的小慧心里藏着个小目标,她特别想考进北方民族大学。原来,是来自北方民族大学的志愿者刘兴敏影响了她,“姐姐特别有爱心、很亲和,我喜欢她、敬佩她,希望自己能像姐姐一样优秀!”
“自2022年9月正式运营起,雏雁护航基地总是很忙碌。”许思局说。“雏雁护航”是全省首个专为易地搬迁青少年打造的成长基地,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开展活动600余次,服务青少年和家长近12000人次。除“雏雁护航”基地这一核心阵地外,还打造了其余3个小阵地,其中一处就设在有较多易地搬迁人员务工的工厂中。如今,东川区“雏雁护航”工程已构建起“1+3”的固定阵地体系,同时,还有两支长期扎根的社会组织队伍,既有专业素养过硬的社工,也有热情满怀的志愿者。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雏雁护航”工程如同一束光,正助力易地搬迁青少年在新的家园展翅高飞,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诗篇。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