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走进东川区碧谷街道新街社区,发现这里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曾经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环境美了,设施全了,道路平整,宽敞明亮。用居民的一句话说:住在这里特别舒心!
据了解, 新街社区成立于2003年4月,位于碧谷街道中心位置,属城郊结合部社区,辖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住户494户1375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小区党支部,现有党员34名。针对新街社区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出居民新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社区党组织被评为“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同时,社区曾先后荣获云南省扫黄打非示范社区,昆明市扫黄打非示范社区、东川区“强雁支部”“基础党务示范点”“健康社区”“科普示范社区”“智慧党建”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等各类省市(区)荣誉表彰。
改造焕新颜 老小区迎来蝶变
新街社区共有8个老旧小区,均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属典型的“三无”管理小区。小区改造前,公共区域私搭乱建、飞线充电、停车难、污水横流、绿化设施差、晴天苍蝇满天飞等“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群众怨声载道、意见大。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社区党总支紧紧抓住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遇,立足实际,主动与上级住建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以连片改造园丁小区、西牛山小区和饲料厂小区。改造期间,社区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老旧小区改造的始终,聚焦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三个节点倾听民意,分类施策、精准改造。不仅对小区的外立面翻新,供水、排污、电路等管网进行更换,还对小区路面、车棚、广场、绿化带、健身场所等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糖厂小区、电修车间小区等多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成为东川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辐射带动的示范。小区改造共规划停车位80个,安装电动车棚7个,新建小区休闲小广场4处,受益群众600余人。由于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园丁小区于2023年成功上榜“昆明市基层治理百佳小区”,小区楼道被评为昆明市“最美楼道”。
“以前小区破旧不堪,现在环境美了,设施也全了,住着特别舒心!”居民李大爷高兴地说。
议事解难题 居民共协商
用“小会议”协商“大民生”,新街社区创新设立“流动议事厅”,通过居民议事会平台开展一小区一会议,打通居民沟通渠道,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做到让群众舒心满意。新街社区在园丁小区率先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荐1名社区“两委”成员兼任小区业委会委员, 由区政协牵头,碧谷街道党工委、新街社区党总支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原则,联动辖区3家共建单位、3家双报到单位、小区楼栋长、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业主委员会等,整合辖区多元力量参与协商议事,秉承“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治理理念,构建自下而上逐级听民意、解民忧的治理网格,并链接多方资源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新街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受到市政协、市社工委领导好评,小区改造被列为昆明市“协商在基层”议事工作经典案例。
拆除堵心房 腾出幸福空间
针对小区内历史遗留的20余处违建,社区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拆、挨家挨户讲政策等方式,共拆除违建500余平方米。特别是园丁小区内有一排与小区“同龄”的空心砖危房,大约80平方米,因多年前建房施工遗留的工程款未结清等问题,当时群众不配合拆除,社区党总支迅速了解情况后,及时向碧谷街道相关领导汇报,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联系园区管委会、市环保东川分局、区工商联、东电公司、碧谷中心学校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由社区将多家单位所捐赠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腾退的空间全部用于建设便民设施及小区公共空间,此举也获得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小区居民肖奶奶笑呵呵地说:“现在的小区宽敞明亮,道路平整,我们出门也安全了,小区环境好空气好,在小区住了十多年,平时就老两口住,现在没事就到小区里走走锻炼一下,坐在凉亭里纳纳凉、做做针线活,也算安享晚年了,就是现在年纪大,眼睛不太好,这小区改得那叫一个透亮,我绣花做鞋子呀也能看得清楚了。”
长效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
新街社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业委会自治”的长效管理机制,以群众所急所需的民生小事、实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新方法,通过制定小区公约,打造最美楼道,创建百佳示范小区,建设清廉单元,建立社区基金等,带动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治理水平,让小区改造成果长久惠民,真正实现“一次改造、长期受益”,也为持续开创和美新街基层自治新品牌奠定基础。
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蒋先蓉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