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东川区始终将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实际、创新形式,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普法强基之路。
构建多元联动普法格局
强化统筹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普法强基工作,亲自组织研究部署,下沉调研指导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管理等工作,把普法强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落实。紧扣“精准、务实、有效”要求,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对象,着力提升普法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夯实普法基层基础,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川、法治东川建设。
整合多方资源。整合公安、司法、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力量,组建专业普法队伍;广泛动员律师、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形成全民普法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强与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协作,建立常态化普法联系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
创新形式多样的普法方式
“线上+线下”立体普法。依托东川发布、平安东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法律法规解读、以案释法案例、法治文化作品等内容,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打造“指尖上的普法阵地”。同时,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结合“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开展线下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宣传、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形式,面对面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共推送线上普法信息362条,开展线下普法活动107场次,覆盖群众达10万余人次。
“菜单式”精准普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法治需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普法“菜单”。针对农村群众,重点宣传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普及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针对企业职工,举办劳动争议、安全生产等法律讲座。通过“菜单式”普法,实现了普法内容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专业化的普法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专业化。从政法及多部门选拔骨干,配备普法包村干警、“法治副村长”、“法治副校长”等,构建多层级队伍,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开展调解员、专兼职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等基层普法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75场次,参训人员达6279人次。
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按照“选好、育强、用好”的原则,在村(社区)选拔一批有威望、有文化、热心公益的村民担任“法律明白人”。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等方式,对“法律明白人”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常用法律法规和矛盾纠纷调解技巧。目前,全区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100名,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参谋”和“调解能手”。
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法治理念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置全过程。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政法、人社、妇联等部门资源,实现矛盾纠纷集中受理、分流办理、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70件,化解421件。
以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斗争成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6.36%,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通过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东川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不断提升普法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东川作出新贡献。
通讯员: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