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闻动态
【民心直通车·实事暖心办】东川倾心为民办实事 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教育质效(三)
[作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24 09:48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编者按: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东川区始终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倾听民意、解民忧,促实效办好民生实事,回应群众关切,把作风建设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将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效上,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东川区委组织部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创新探索“乡村振兴人才超市”工作机制,聚焦破解乡村人才资源分散、供需对接不畅、服务效能不高等难题,通过系统性制度构建,推动人才资源高效整合、精准匹配,将28名高层次专家人才及304名专业人才情况摆上“超市货架”,采用“乡村问单—用户下单—超市配单—人才结单—效果评单”的运营流程,实现整合资源、按需下单、精准匹配、闭环管理。为全区村(社区)、企业、农户等集体和个人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人才服务,为科研院所专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破解乡村人才“引不来、用不好、留不住”的困境,探索一条乡村人才振兴“供需精准匹配”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劲人才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724094630

东川区医保局为着力解决山区群众、老年群众“进城办事难”的问题,立足“知民意、解民忧”,以“送服务上门”的方式把医保便民服务、医保政策解答送到群众家门口。

2

3

“以前看病刷卡不方便,若要办个医保事项还得坐一小时车去镇上,现在村卫生室刷个脸就什么都能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全区10余万农村参保群众的心声。2025年,东川区136台“村村通”医保终端设备覆盖9家乡镇卫生院、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24家村卫生室,通过医保专网连通乡村两级,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刷脸结算”“扫码办业务”,彻底告别了常规业务也要往乡镇政府、区级部门奔波的历史,从“跑断腿”到“家门口办”,医保“村村通”工程让民生温度直达乡村末梢,成为东川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例子。

1

东川区财政局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民生根本,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落实惠农政策到推进储备设施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切实守护市民“米袋子”。为增强粮食安全工作的“软实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定、科学制定储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计划投入241.77万元实施昆明市东川区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绿色仓储提升行动项目,以优化粮库保温隔热、气密性能、防水防潮、通风、空调控温等技术,增强粮食储备安全性及粮食品质。“十四五”期间,辖区金融机构提供储备粮专项信贷2255.11万元,保障储备粮的收储、轮换及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市场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6

2025年4月,邹女士报警称自己被电信诈骗,接警后,反诈中心民辅警立即核处,迅速对邹女士的银行卡进行保护性止付,及时受理立案开展侦查。2025年6月民警成功帮邹女士追回了被骗的2.5余万元经济损失。邹女士特意将一面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情真意切暖人心”的锦旗从山东省邮寄到东川区公安局,感激公安民辅警不辞辛劳地奔波多地为自己挽回损失。

10

一面锦旗,不仅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和感谢,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许和肯定。东川区公安局新村派出所牢固树立“主防”理念,实践“五三五”措施,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从“事后处置”向“提前介入”转型,针对老年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人员密集场所等活动,提供“一对一”反诈辅导,指导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13.04%,群众防骗意识明显提升,已累计成功劝阻潜在受骗群众2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万余元,全力守护好辖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记者:濮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