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都街道以“东川雁阵”党建品牌为引领,通过党组织“领路”、党员“带路”、群众“赶路”的“雁阵”模式,实施“家门口的就业幸福汇”项目,整合各方资源,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培育家门口工薪族、开发家门口微阵地、搭建家门口就业圈”三大目标,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推动党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双提升。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彰显党建引领实效
党建引领强根基,筑牢就业服务“红色堡垒”。成立“红色就业联盟”,运用兼职委员制度,联合辖区行业部门、商会、企业、社会组织签订家门口就业共建协议,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企业网格”三级联动体系,实现政策、岗位、培训资源高效整合。通过政策保岗,推出铜都街道“地块招商图册”“项目超市”等载体,吸引企业承诺“每投资100万元提供10个本地岗位”,2024年依托招商协议锁定就业岗位300余个。打造红色就业服务阵地。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就业服务窗口,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就业服务点,配备27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域覆盖,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对接、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将就业服务深度嵌入党群服务阵地,实现群众找工作不出村(社区)。
精准摸排提质效
打通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
建立“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摸排企业空岗形成“岗位需求清单”,掌握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群体需求形成“居民需求清单”,梳理村(社区)闲置资源形成“技能培训资源清单”,为供需精准匹配奠定基础。达贝社区、龙洞村等5个村(社区)通过土地租赁年增收33.41万元,通过企业分红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依托利益联结机制开发乡村保洁、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30余个,优先安置脱贫户、残疾家庭。落实“敲门问需+线上推送”双轨机制。组织网格力量开展“敲门问需”行动,按季度更新用工数据,实现“岗位找人”与“人找岗位”双向精准对接。发展就业帮扶车间13家,年内吸纳脱贫劳动力325人。2025年发布招聘信息5期,整合区内外409家企业岗位资源,提供就业岗位21315个。
多元赋能拓渠道
形成就业创业“生态闭环”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