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党建引领始终是核心力量。三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面、距离集镇24公里,虽地处偏远、物资短缺,但三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以“支部+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的新道路。三家村拥有952.8亩旱地,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着部分土地撂荒、闲置等问题,土地如同“沉睡资产”,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为改变这一现状,三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大力动员村民参与土地流转。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党建引领始终是核心力量。三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面、距离集镇24公里,虽地处偏远、物资短缺,但三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以“支部+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的新道路。三家村拥有952.8亩旱地,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着不少撂荒、闲置土地,土地如同“沉睡资产”,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为改变这一现状,三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大力动员村民参与土地流转。
通过努力,三家村党总支以荒地300元/亩,耕地500元/亩的价格成功流转土地600亩种植马铃薯,建设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该基地新建了田间管网、水肥一体化设施,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原种2340吨。这一成果不仅从源头上提升了东川洋芋的品质,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次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三家村闲置土地,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流转土地辐射带动60户农户每年地租增收达百万元,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产业发展还吸纳了村民90余人就业,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既能照顾家庭的同时,又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的幸福感。
在村党组织的带动下,三家村实施建设了马铃薯良种种薯繁育基地项目,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题。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土地流转、项目推进等各个环节,党员们都冲在前面,为村民们答疑解惑,树立了榜样。如今,三家村的马铃薯高山育种种植基地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党支部还积极探索产业延伸,计划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家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三家村将继续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三家村土地流转的经验也为其他村提供了借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三家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来源:滇铜京运第一镇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