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国土面积1865.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344.1米(昆明市最高),最低海拔826米,辖6镇2街道1乡,130个村委会,4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6万人,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彝、回、布依和苗族。东川是革命老区、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2023年东川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68亿元,增速由一季度-3.1%增长至全年的1.1%,实现扭负为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6亿元,同比增长4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3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排名全市第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0%、8.1%。
深厚的历史底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有2000多年的产铜史,历史上境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铜资源更是名列全国前茅。东川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始设郡县,是全省少数几个拥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产业文明的地区之一。采矿历史久远,铜冶文明厚重,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东汉以后即为历代王朝输送铜矿、铸币造钱,“康乾盛世”时的铜币有70%为东川铜所铸造,东川铜称为“京铜”“云铜”,“马踏露铜”“铜运古道”“滇铜京运”是东川的历史写照,素有“千年铜都”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立东川矿务局,1954年成立东川矿区人民政府,1958年更名为东川市人民政府,1998年撤市设立县级东川区,划归昆明市管辖,2004年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近70年来,东川为国家建设贡献了60万吨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纵观东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铜资源、铜工业、铜文化交替演进的文明史。
突出的区位优势。东川地处金沙江下游川滇两省四地五县交汇点,距离昆明主城区150公里,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120多公里,全程高速已全面开通,属昆明80分钟经济圈范围。东川是川滇两省经济文化交汇地、金沙江下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北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往中部地区的必经之地,也是滇中经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泛珠三角地区交汇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优势。境内功东高速、东格高速贯穿东川南北,金东大桥连通川滇两省,规划建设中的金沙江东川港是昆明市和滇中新区“通江达海”的最便捷通道。随着沿金沙江高速公路昭通连接线的建成通车,从昆明经东川至巧家达成都,是云南省进川入渝里程最短、通行条件最好的快捷通道。随着东川港、东川至巧家铁路等项目的建成,东川将成为昆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综合交通枢纽,由区域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
优异的资源禀赋。东川资源禀赋丰饶,铜、石、江、山、地资源突显,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经探明铜矿有350万金属吨、磷矿1亿多吨,金、铁、铅锌等矿产储量丰富,优质河砂资源用之不竭。境内拥有云南铁胆石为代表的东川石、金沙江石、矿晶石、白花墨石、铜纹石等奇石种类,被授予“云南省赏石之乡”。西北崇山峻岭中,方圆15平方千米的高山峰林、岩柱与石柱林山地,形成“石将军林”。金沙江相伴而流,小江穿流而过,白鹤滩蓄水而形成高峡平湖风光,小江流域曾为世界著名的雨洪型泥石流区,素有“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之称,地质科学研究价值极高,绵延的河滩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建材资源,还是良好的汽车越野天然赛场,小江河谷地区全年无霜311天,素有“天然温室”“20℃的暖冬”之美誉。境内山高谷深,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生物医药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充沛。辖区内旅游资源独特多样,老工业城市遗迹明显,乌蒙山、轿子雪山雄奇险秀,七彩斑斓的红土地被称为“上帝遗落在人间的调色板”。
不朽的精神传承。革命战争年代,东川中心县委在新村进行革命活动,聚集武装力量,拉开了东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长征经过东川,东川树桔红军渡成为中央主力红军巧渡金沙江三大渡口之一。1947年后,东川人民勇敢地投入到边纵斗争,为云南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将东川铜矿建设列为“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全国支援东川”的号召下,五湖四海的技术工人齐聚东川,展开了浩浩荡荡的“万人探矿”工程,秉承“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矿山精神,形成了东川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撤市设区以来,东川人民秉承“诚信和谐、负重提速、创新图强”的特区精神,艰苦创业,务实奋进,经历矿山创业、撤市建区、特区建设,推动转型振兴,拼搏奋斗、逆水行舟,凝聚起东山再起、川流不息的强大力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力以赴实施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东川区退出贫困县,全区28655户10434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2.88%降为零,在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截至2023年,全区共有120所学校,在校学生45162人,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202人,上线率21.03%。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29家,每千人口床位数8.6张。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22%提高到2021年40.55%。
优越的政策支撑。国家和省市历来高度重视东川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东川区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云南省扩权强县(区)试点之一;2011年4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国务院出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东川被纳入规划的262个资源型城市之一;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将东川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东川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2020年,昆明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东川城市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的目标定位;2021年,东川区被列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东川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东川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助推东川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