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美丽东川
沪滇协作!昆明之“春” 协作之花绽放在东川......
[作者: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4-15 14:48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近日,都市时报《乡村搜索·昆明之“春”|东川无土栽培蓝莓甜又大》报道引起热烈反响,而这家在东川的蓝莓种植企业正是2023年经援滇干部依托东西部协作招商平台从上海市普陀区引入的中毓实业有限公司。

东川区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搭建与上海市普陀区的招商引资合作平台,以小江特色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今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成功举办“山海连心·产业协同”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会,邀请了真如副中心、上海思尔腾集团、中化先正达集团等47家企业参加推介会,发布了《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规划》,签约了东川春禾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蓝莓产业园及花海示范基地等19个项目,总投资13.92亿元,包含设施农业、畜牧加工、文化旅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智慧运营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东川区援滇干部充分发扬“人靠谱 事办妥”的工作作风积极牵线搭桥,主动作为,对接洽谈,充分利用沪滇帮扶协作机制,“上海+”取得了显著成效。

共建“上海平台”。2023年全年引进3家上海企业到东川投资兴业,新增总投资1.37亿元。2023年8月,东川区党政“一把手”2次赴上海开展招商工作,与思尔腾科技集团签约乡村振兴项目,目前已启动跑马社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总投资4381.2万元。与真如副中心签署了共建小江热区农业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东川引入农业科技企业。依托“上海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东中部地区政府、商会、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通招商引资新通道。

用好“上海资金”。2023年,普陀区立足东川所需、尽普陀所能,投入4850万元实施8个东西部帮扶协作项目,已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实施了铜都街道炎山、深沟社区果蔬产业园项目,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了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地带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汤丹镇洒海村智能大棚,带动周边群众3774人稳定增收。完成了长岭子村、象鼻村和糯谷田3个自然能提水工程,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受益群众达8655人,以“上海资金”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联通“上海市场”。持续推进“云品入沪”,打响东川农特产品品牌。“东川大集”第四季系列活动首次以“红土优采”冬季农产品发布为主题走进上海,并在上海设立了展示东川特色农副产品的固定集市“彩果云”,搭建了“云品入沪”重要平台。同时,援滇干部积极联系上海华润万家超市、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等,大量采购东川农特产品。2023年销往上海地区的东川农特产品销售额达5887.77万元,以“上海市场”推动东川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上海、走向云端,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互联“上海企业”。近年来东川区不断深化与普陀区协作机制,积极引导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协同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在产业协同、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帮扶局面。积极开展村企结对,上海长风集团、真如城市副中心、上海万科物业服务公司、中国石油物资上海公司等知名企业分别与东川区重点村(社区)结对帮扶,“上海企业”为东川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学好“上海技术”。2023年,普陀区与东川区深化人才合作交流,联动开展“三个一百”人才培育工程,派出13名党政干部、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帮扶东川、带动东川,为东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人民日报》点赞东川飞来了“候鸟医生”,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支援。普陀区通过“本地+异地”、“线上+线下”的方式,为东川区45名党政人才、420余名教育医疗骨干、43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集中培训,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引擎”,让“上海技术”在东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