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人口】 东川区地处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之间,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连巧家县并和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是昆明市最北端,总面积1858.79平方千米。区政府所在地铜都街道办事处,海拔1 254米,距昆明市区公路距离135千米。2020年年平均气温21.2℃,年总日照数为2057.3小时,年总降水量为560.9毫米。
2020年末,全区辖铜都街道办事处、碧谷街道办事处、汤丹镇、拖布卡镇、因民镇、阿旺镇、乌龙镇、红土地镇和舍块乡,下设130个村民委员会、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1.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3万人,乡村人口17.81万人。少数民族2.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9.13%,人口自然增长率5.56‰。
【经济综述】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3亿元,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6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26: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81元,增长4%,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2元,增长8.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5.55亿元,增长9.07%;各项贷款余额109.63亿元,增长6.73%。
【农业】 2020年,东川区划定粮食功能区12.4万亩,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底线指标19.37万亩,产量3.9万吨;全年小春粮食作物完成3.75万亩,产量4000吨,大春粮食作物种植20.32万亩,完成18.58万亩,完成91.4%。蔬菜播种面积5.6万亩,产量14.28万吨,年产值3.66亿元;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产值1.96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4.7万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花卉园艺面积2239.5亩,产值730万元。全年引进玉米良种48个、水稻良种10个、蔬菜新品种5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1.19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0.59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完成1.21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完成8.31亿元,下降30.1%;渔业产值完成2065万元,增长6.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8683万元,增长3.1%。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1.64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39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实施“开花薯1号”不同级别种薯试验1个;实施马铃薯特色小品种示范种植33个品种;实施马铃薯新品种联合体试验1个;实施水稻自主试验1个;多年生稻种植技术及品种示范2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11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10个。大力推进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项目。全区耕地轮作种植面积35319万亩,其中绿肥28954亩,豌豆5565亩、蚕豆800亩。共计发放豌豆种子43.45吨(其中:甜脆珍珠台湾长寿仁12.15吨,硬壳干籽大白豌豆32吨),蚕豆种子8吨(其中:宾川绿皮豆4吨,云豆早7、早8号4吨),绿肥种子213吨(其中:光叶紫花苕211吨,紫云英2吨);有机肥593.64吨。
全年生猪存栏9万头,牛存栏3.4万头,羊存栏14.5万只,家禽存栏71.2万只;生猪出栏11.5万头,牛出栏1.2万头,羊出栏10.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96万吨,禽蛋总产量2400吨。全区冻改站(点)达8个,购进液氮8000升,牛细管冻精(西门达尔、云岭牛)9000支;完成肉牛冻改配种任务5500头,完成全年任务5000头的110%。引入种羊410只,完成羊杂交改良2.1万只,完成全年任务2万只的105%。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密度达90%以上。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领取猪耳标5.06万套、羊耳标4400套、牛耳标1.05万套;经动物疫病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督云平台溯源统计猪戴耳标1824头,免疫1632头,合计3456头。
【工业】 2020年,全区33户规上企业累计产值78.25亿元,同比增长21.7%。全部工业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9%。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扎实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通过对30座矿山进行达标保留、升级改造和淘汰关闭完成率为100%。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对园区24户“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全年新增完成处置3户,初步实现园区工业用地二次出让和“腾笼换鸟”。现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45户,通过推动园区深化改革、优化提升、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竞争优势,为东川高质量转型奠定基础。
【招商引资】 2020年,新引进签约项目22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在谈项目31个。园区上报省外投资项目8个,投资规模6.8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上报市外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5%。完成包装招商引资项目164个,引进项目68个,实现开工项目54个,开工率80.59%,竣工项目11个,竣工率20.37%。
全年引进省外内资40.21亿元、市外内资52.31亿元。争取中央、省、市资金25.8亿元、专项债券资金2.08亿元。
【扶贫工作】 2020年,积极推进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各项任务,整合资金4.0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8个。投入资金5467.49万元,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项目19个。采取“双绑一联合加金融”措施,向7345户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59亿元。146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711.52万元。消费扶贫采购金额累计达2219万元,建立精准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机制,76人纳入兜底保障,向51户监测预警户发放防贫救助资金88.6万元。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补助通过资格审核学生共3330人次,补助资金499.5万元;全年发放农户贷款 7142户34935.4万元;光伏发电收益 1641.53万元,设置公益性岗位 250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509人,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 125.45万元。制定《东川区农村人口精准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方案》,严格对照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全区农村人口全部实施防贫监测预警。通过系统筛查比对识别、农户申报识别、监测员监测识别等渠道,收集防贫监测预警户信息,按照Ⅰ级(红色)、Ⅱ级(蓝色)、Ⅲ级(紫色)、Ⅳ级(黄色)、Ⅴ级(绿色)五个等级进行规范管理。开展动态管理,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精准排查和“两摸底一核查”,共核查出“两摸底人员”3232户10612人(其中脱贫监测户2426户8110人,卡外边缘户806户2502人)。年内无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圆满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检查。
【教育】 2020年末,全区共有83所学校,其中幼儿园34所(公办9所,民办25所),小学36所,初中9所,完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5382人(幼儿园8571人,小学19576人,初中10872人,普高5237人,职高1126人)。在职教职工3831人,其中幼儿园804人(公办115,民办689人),小学1543人,初中985人,普高442人,职高57人。专任教师3319人(幼儿园368人,小学1529人,初中952人,高中418人,职高52人)。全区体育场地占地面积43.0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全区体育场地516个,室内篮球场3个,标准足球场3块,羽毛球馆1个(含10块羽毛球场和6块乒乓球场),游泳池3个(体委游泳池为公共体育场所)。全年共招聘教师172人(其中急需人才引进24人,专项招聘111人,免费师范生37人)。与昆三中、中华小学、教工一幼签订办学帮扶协议,主城区学校派出25名优秀教师到东川进行教学帮扶。引进昆三中领办昆三中东川学校,9月,昆三中东川学校招收高一新生120名。2020年全区高中教育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区应届生最高分687分,600分以上30人(比上年增加10人),居昆明市八个郊县区第一。一本上线率13.69%,居昆明市郊县区第二,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检验收。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2020年全区初中共招收新生3371人(其中东川明月中学招收初一新生556人),全区小学一年级共招收新生3000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外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356人,外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安排入学率100%。
【文化、旅游】 2020年,向上争取资金新建了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扩建了一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60场次,观众4.28万人次,发放文化旅游宣传手册(宣传单)8000余册。顺利完成第四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任务。成功申报红土地景区、乌蒙巅峰运动公园基础设施中央资金共2000万元,用于建设红土地、乌蒙巅峰运动公园观景亭(台)、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申报旅游名村2个(碧谷街道李子沟村、红地镇花沟村);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碧谷街道李子沟村)。举办了全民健身、滑翔伞飞行体验、牯牛山登山挑战赛、千鼓彝寨民俗体验等活动国庆文化系列活动,协办了“李子沟开花洋芋”代言直播、乌龙镇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暨摸鱼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80.8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完成旅游综合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2.2%。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完成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及85个镇村级服务站建设,初步形成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格局。培育9个农产品品牌,孵化6户电商企业;淘宝店东川特色馆、微店特色馆、花城农夫东川特色馆、工行融E购商城东川特色馆上架产品96个,建成农产品带货直播间6个,产品网络销售突破2200万元。
【医疗卫生】 2020年,东川区人民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新建东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竣工运营。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省三级公立医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 至2020年末,东川区累计投入资金29.37亿元实施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城乡建设重点工程,主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43%。全区165个社区和行政村实现4G或有线宽带网络覆盖,2020年完成5G基站建设188个,实现城区全覆盖。城区累计建成新能源充电桩50个,新建村级无害化卫生公厕93座,新建、改造标准化洗手设施284套。轿子山水库、水井山水库工程完成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集镇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市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美丽县城”建设积极推进,东起路入城口绿化美化完成建设,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期基本竣工。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新增绿地5.66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3.14%,垃圾收集清运率100%。投入资金2747.7万元,全面实施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
【生态建设】 至2020年末,东川区围绕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累计投资12.31亿元建设绿色矿山,加快矿山转型升级,全面完成矿业权退出工作。2020年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5.55万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绿化及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投资43.9亿元,推动小江流域东川段(支流)水污染防治、东川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金沙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及小江流域绿化美化、小江河道及面山绿化等项目建设;整合投入资金1.35亿元实施营造林5.25万亩,建设河道生态护岸17千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3.3平方千米。累计成立36个扶贫造林合作社,设立15个草原监测点,完成人工种草、围栏封育、改良草地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空气环境达标率9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20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79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全面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30.5%,火灾发生率下降51.35%,较大事故“零发生”。完成119指挥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平安东川”建设,命案破案率连续15年保持100%,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团伙1个,侦办“九类”涉黑涉恶刑事案件68件,打掉3人以上共同犯罪团伙35个。开展18个村(社区)民情驿站试点建设。坚持和深化“枫桥经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7起。
【社会事业】 2020年,抓实昆明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238人,实施援企稳岗社会保险“免减缓延”、落实企业稳岗补贴等政策共3042.01万元,惠及297家企业17029人。抓实“六大就业扶贫行动”,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924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7895人,实现就业收入5.8亿元。通过“五个一批”就业路径,开展“引岗、送岗、稳岗”到户到人服务,实现全区农村实有劳动力就业11.88万人,转移就业率91.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65万元,发放企业稳岗补贴3042.01万元,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年内,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9万户4.51万人,特困供养1074人,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保障资金3.74亿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0.48万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参保待遇100%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