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对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4号建议的答复
吴应明、张永平等2位代表:
你们在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农村垃圾箱、垃圾房进行综合整治的建议》,已交我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镇区生活垃圾治理。全区8个乡镇(街道)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总体覆盖率100%。8个乡镇(街道)均采用转运至城镇、自建卫生填埋或焚烧设施方式处理,覆盖率为100%。
(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全区149个建制村、1234个自然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处理,总体覆盖率100%。其中,1138个自然村采用转运至城镇、自建卫生填埋或焚烧设施方式处理、覆盖率为92.22%;96个自然村采用无防渗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覆盖率为7.78%。
二、办理情况
为深入落实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9年区政府制定实施了《东川区做好“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东政办发〔2019〕3号),此方案明确了“村清洁、户干净”整治任务、措施及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经费需求,区扶贫办、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拨付“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资金的通知》(东扶联发〔2019〕3号),一次性拨付整治工作资金3060万元;东川区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下达东川区“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东七改三清办通〔2019〕1号),整治任务包括生活垃圾“清集转运处”各项设施配套、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宣传发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善型示范村创建、厕所革命。
(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情况
1、新增一批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以区为单位统一规划和建设,每个乡镇(街道)都配置了垃圾清运车,相邻乡镇和周边村庄可共建共享。逐步改造、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垃圾收集设施,引导村民自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按照“一户一个垃圾桶,每组不少于一个垃圾收储设施(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房),每组一辆垃圾收集转运车辆(三轮车、电动车等),每村不少于1辆垃圾收集转运车辆(三轮车、垃圾专用清运车辆),每组一个垃圾堆放或转运点”的标准配备垃圾收运设施设备。2019年,配备了可卸式垃圾车22辆,其中:铜都15辆、阿旺1辆、乌龙1辆、红土地2辆、拖布卡1辆、汤丹2辆;配备了垃圾压缩车2辆,其中:阿旺1辆、红土地1辆;配备可卸式三轮车122辆,其中:铜都13辆、乌龙23辆、红土地1辆、拖布卡36辆、汤丹40辆、因民7辆、舍块2辆;配备了垃圾集装箱376只,其中:铜都216个、红土地106个、拖布卡42个、汤丹12个;配备了垃圾桶4079只,其中:铜都320只、乌龙1000只、红土地20只、拖布卡1650只、汤丹797只、因民162只、舍块130只。
2、科学合理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新建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2019年,投入资金840万元,新建6座垃圾处理厂,其中汤丹1座、阿旺1座、乌龙1座、红土地2座、拖布卡1座;推进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推行卫生填埋,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等,2019年,投入资金482万元,新建村组卫生填埋点244个94600m³,其中铜都14个、阿旺16个、乌龙19个、红土地1个、拖布卡23个、汤丹67个、因民4个、舍块1个。
(二)舆论宣传
1、刷写发布宣传标语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氛围。为加大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川区印发了《关于发布东川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标语(参考)的通知》提供60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标语供参考,2019年,村清洁、户干净整治活动中又投入要求各镇(街道)、区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有关部门围绕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的美丽宜居乡村等工作重点,采用墙体彩画、板报、条幅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专题网页发稿宣传动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在昆明市农村“七改三清”工作专题网页发布信息,2017年以来共刊发各级各部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相关稿件533篇,其中2019年82篇,对我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3、应用“微信+”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了区级QQ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群。区农村“七改三清”办印发了《关于应用“微信+”促进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的通知》,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微信工作群,探索“微信+宣传+管理+督查”工作机制,在全区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宣传、交流、学习的平台,及时传达上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有关部署,了解基层的工作动态、解答工作中遇到问题、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曝光农村人居环境中的脏乱差现象,督促落实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有关工作,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
4、致信村民朋友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致信村民朋友,要求村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员,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生活习惯;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共同营造“人居环境改善我有责,人居环境提升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员,实现环境“秩序化、制度化、清洁化、优美化”。
5、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相关政策。全区领取发放《昆明市推进农村“七改三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手册》8400本,汇编农村“七改三清”相关政策印发各镇(街道),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七改三清”的政策和部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6、建设“爱心超市”激发主人公意识。将村民贯彻落实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参与每月环境卫生整治日活动情况、乡风文明评比等内容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实物进行激励,积极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展开全区8个乡镇(街道)149个建制村、1234个自然村村庄清洁整治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采取集中大扫除、增加保洁频次、组织环卫力量集中清运等办法,加大乡村主要道路、街巷、河道、沟渠等场所的清扫保洁,重点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实现“柴堆、草堆、粪堆、石堆、垃圾堆”有序堆放,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消除黑臭水体。大力整治较为突出的“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加快推进镇村街面无垃圾堆放、无污水乱流、无畜禽粪污、无乱停乱摆,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二)农户庭院卫生整治。认真落实农户、商户及其他单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等“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整理好庭院内外堆物堆料,做到物品码放整齐,柴草堆放有序,垃圾集中或定点投放,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全民动员、分片包段、责任到人的办法,教育引导农户每天打扫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形成“平日小扫,周末大扫,月末清理”的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村庄保洁人均10元/年的农户收费制度,定期公开保洁费用开支情况,评比表彰干净卫生家庭,引导群众自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全市各级各类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试点村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要实现全覆盖。
(三)集镇市场环境整治。采取设置相应的垃圾桶、垃圾车,加大保洁频次,加强摊贩管理,引摊入市等办法,加大对乡村集镇市场、农贸市场及农村赶街天集市的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清运市场废弃果蔬等垃圾,保障市场环境整洁。进一步规范设置乡村集贸市场摊位,整治违章搭建、车辆乱停、道路拥堵等现象,建设干净集市,实现文明赶集。
(四)农村公厕卫生整治。加强公厕管理维护,确保每座农村公厕都有专人维护清洁管理,保障公厕粪槽便槽和管道无破损,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完好。采取以商养厕、服务外包、轮流值日等多种措施,加大农村公厕保洁力度,确保公厕地面保持整洁、无积尿、无污水、无废弃物、无明显异味,不断改善农村厕所卫生状况。
(五)清洁田园整治。清捡农业生产废弃物,对农药化肥包装物、农用薄膜、秧盘等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集中收运处理,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