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对区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第53067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东川区委员会:
您们在区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农户自强诚信档案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按照《关于在贫困村开展“三讲三评”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18〕51号)文件要求,每季度深入组织驻村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单位及个人、村组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广泛开展1轮“三讲三评”活动,以场院会、火塘会、院坝会等方式,明确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3类人员“讲帮扶措施、评帮扶成效”,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3类人员“讲脱贫情况、评内生动力”。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东川区注重从扶贫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的讲评作用,结合开展“三讲三评”工作,在全区165个村(社区)农村群众中开展对党诚信、对收入核算诚信、对村规民约诚信的“三诚信”教育,(即:对党诚信、对收入核算诚信、对村规民约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创新讲评方式,灵活开展讲评。由包村科级干部负责,利用晚上时间以文体活动、场院会、院坝会、火塘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分批进行,更加注重“讲评”工作实效性,切实宣传好方针政策,进一步分类明确讲评教育内容,清晰明白讲什么、不讲什么,通过与群众真心、真情、真意近距离讲评教育,促进驻村工作队员作用充分发挥,督促村组干部主动履职担当,引导广大群众“自强、诚信、感恩”。二是坚持正反面教育,激励贫困户诚信脱贫。坚持正面激励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宣传正面先进典型,激励贫困户内生动力,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小宪法”效应作用,教育广大群众遵规守约,凡是认真践行“三诚信”的,优先享受惠民政策;凡是“三诚信”做得不到位的,取消享受相应的惠民政策,纳入违反村规民约“黑名单”。
2019年以来,全区8个乡镇(街道)广泛开展了350余次“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通过真讲、真评、真改,讲出重点、讲出措施、讲出真情,评出问题、评出差距、评出实话,改进工作、改善方法、改变作风,评帮扶成效,同时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牢固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探索建立农民个人自强诚信档案。在全区探索扩展农户诚信中心的相关事物办理,专门负责收集建立农村群众的"自强诚信档案",如若能结合大数据系统里农户的数据,运用系统本身的各农户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状况、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状况、对帮扶认可度等信息指标,新增一项农民个人自强诚信档案,由诚信中心统一进行管理,每个村配备一名诚信员(扶贫专干可兼任),对全村各农户的诚信情况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录入。结合“三讲三评三诚信”开展情况,把农村群众“三诚信”,即:对党诚信、对收入核算诚信、对村规民约诚信等三项信息作为加分减分的指标,凡有违背的,相应扣分。运用大数据对农民个人自强诚信进行规范细化的精准管理。对于认真践行“三诚信”的,进行加分,统筹进行诚信积分,对积分为正且分值较高的,优先享受惠民政策,并把积分运用到“诚信超市”工作中,凭相应积分可到诚信超市兑换一定的东西;对积分为负的,取消享受相应的惠民政策,纳入违反村规民约“黑名单”。促进在农村中形成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戒的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在全区165个村(社区)持续开展“三讲三评三诚信”教育活动,通过“三讲三评三诚信”讲评活动的开展,增进理解、改进工作、达到团结、形成合力,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每次组织开展“讲评”活动后,及时认真总结好的方法措施,展现工作实效,挖掘特色亮点,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为探索建立农民个人自强诚信档案工作,进一步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向上争取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及成功性。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