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重要事项公示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对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第53032号 提案的答复
[作者:扶贫开发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12-13 16:19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第53032号

提案的答复

陈文忠、袁琼东等2位委员:

你们在政协东川区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川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2016年,制定印发了《东川区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实施方案》(东办通〔2016〕77号)和东川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七改三清”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东办通〔2016〕86号)。

2017年,东川区委区政府规划实施了农村“七改三清”100个项目,涵盖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房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2018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东川区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实施方案》,东川区制定实施了《东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细则)。

为深入落实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9年区政府制定实施了《东川区做好“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政办发20193),此方案明确了“村清洁、户干净”整治任务、措施及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经费需求,区扶贫办、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拨付“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资金的通知》(东扶联发〔20193),一次性拨付整治工作资金3060万元;东川区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下达东川区“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东七改三清办通〔2019〕1号),整治任务包括生活垃圾“清集转运处”各项设施配套、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宣传发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善型示范村创建、厕所革命。

二、办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为确保东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东川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的东川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七改三清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扶贫办,结合东川区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每月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全区七改三清工作进行月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推进工作区住建局、区水务局为区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单位。各镇(街道)相应成立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设置专门的七改三清办公室,明确13名人员专职负责七改三清工作区环保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牵头部门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七改三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副职分管七改三清工作,并明确12人专职负责七改三清工作。

加大投入,全面推进2019年,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060万元用于开展“村清洁、户干净”整治活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对行政村(涉农社区)全面开展农村清洁户干净整治工作,村清洁实现一建两清三一建,即建设一批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两清,即清理村庄内部、村道沿线的垃圾堆、柴堆、石堆、草堆、粪堆,清理污渠臭水沟;三好,即形成环卫保洁好机制、打造农村好环境、养成群众清洁健康好习惯。户干净实现四整洁,即庭院干净、卧室干净、客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个人卫生干净“四整洁”,即客厅整洁、卧室整洁、厨房整洁、厕所整洁

1、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户分类、组收集、村(镇)转运、镇(片区)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三种模式处理垃圾。第一,距离县城处理设施10公里以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原则上纳入“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乡镇(街道)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的进行改扩建,在运输能力和处理能力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县城垃圾处理厂的收运处理范围。第二,距离县城10公里以上、距离集镇和片区处理设施10公里以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原则上纳入“户分类、组收集、村镇转运、镇(片区)处理”体系。片区终端处理设施适当集中,实现连片治理、区域共享,以区为单位统一规划和建设。第三,边远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要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

2、新建一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一是新增一批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以区为单位统一规划和建设,每个乡镇(街道)都配置了垃圾清运车,相邻乡镇和周边村庄可共建共享。逐步改造、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垃圾收集设施,引导村民自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按照“一户一个垃圾桶,每组不少于一个垃圾收储设施(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房),每组一辆垃圾收集转运车辆(三轮车、电动车等),每村不少于1辆垃圾收集转运车辆(三轮车、垃圾专用清运车辆),每组一个垃圾堆放或转运点”的标准配备垃圾收运设施设备。2019年,配备了可卸式垃圾车22辆,其中:铜都15辆、阿旺1辆、乌龙1辆、红土地2辆、拖布卡1辆、汤丹2辆;配备了垃圾压缩车2辆,其中:阿旺1辆、红土地1辆;配备可卸式三轮车122辆,其中:铜都13辆、乌龙23辆、红土地1辆、拖布卡36辆、汤丹40辆、因民7辆、舍块2辆;配备了垃圾集装箱376只,其中:铜都216个、红土地106个、拖布卡42个、汤丹12个;配备了垃圾桶4079只,其中:铜都320只、乌龙1000只、红土地20只、拖布卡1650只、汤丹797只、因民162只、舍块130只。二是科学合理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新建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2019年,投入资金840万元,新建6座垃圾处理厂,其中汤丹1座、阿旺1座、乌龙1座、红土地2座、拖布卡1座;推进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推行卫生填埋,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等,2019年,投入资金482万元,新建村组卫生填埋点24494600m³,其中铜都14个、阿旺16个、乌龙19个、红土地1个、拖布卡23个、汤丹67个、因民4个、舍块1个。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投入资金20万元,在舍块乡新建2座卫生厕所,每个10万元。

3、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化,从简单易行的“可腐烂不可腐烂”或者干湿“两分法”入手,条件较好的按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法”,实现垃圾处理源头减量。适合在农业生产中消纳的垃圾,如厨余、果皮、菜叶、树叶等就地堆肥,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填铺路面、填坑或就地掩埋;地膜等可再生资源要尽可能回收,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回收网络,培养加工利用市场;对有毒有害垃圾要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处理。

4、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饲料化利用;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建立农资包装物回收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包装物。

5、全面扎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集中整治。一是全面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2019年,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前期排查出的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每村投入1万元,共计123万元,完成全区所有保留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二是设立村庄保洁公益岗位,稳定保洁队伍,优先安排贫困对象担任村庄保洁员主要负责公共区域保洁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片长(户长)制、“门前三包”等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将每月20日确定为“东川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日,持续整治农村“四乱五堆”,切实做好农村道路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洁,做到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实现村庄环境清新干净、整洁有序、功能完善,推进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全域化、长效化、一体化。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刷写发布宣传标语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氛围。为加大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川区印发了《关于发布东川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标语(参考)的通知提供60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标语供参考要求各镇(街道)、区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有关部门围绕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的美丽宜居乡村等工作重点,采用墙体彩画、板报、条幅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专题网页发稿宣传动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在昆明市农村七改三清工作专题网页发布信息2017年以来共刊发各级各部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相关稿件533篇,其中201982篇,对我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三是应用微信+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了区级QQ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群区农村七改三清办印发了《关于应用微信+”促进农村七改三清工作的通知》,健全了、乡、村三级微信工作群,探索微信+宣传+管理+督查工作机制,在全区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宣传、交流、学习的平台,及时传达上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有关部署,了解基层的工作动态、解答工作中遇到问题、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曝光农村人居环境中的脏乱差现象,督促落实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有关工作,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四是致信村民朋友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致信村民朋友,要求村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员,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生活习惯;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共同营造人居环境改善我有责,人居环境提升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员,实现环境秩序化、制度化、清洁化、优美化五是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相关政策。全区领取发放《昆明市推进农村七改三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手册8400本,汇编农村七改三清相关政策印发各镇(街道),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七改三清的政策和部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六是建设“爱心超市”,将村民贯彻落实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参与每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情况、乡风文明评比等内容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实物进行激励,积极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严格考核,重点督查

东川区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重点督查范围,压实责任、强化问责,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体系。督查组按东办通〔201677号文件严格执行,七改三清督查组和七改三清办公室坚持对全区七改三清工作进行月督查、月考核和月通报制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尽快完成“村清洁、户干净整治”验收。按照关于加强村干净、户整洁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督促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同步开展村干净、户整洁整治活动的验收工作。

(二)全面展开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整治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展开全区8个乡镇(街道)149个建制村、1234个自然村村庄清洁整治工作。一是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采取集中大扫除、增加保洁频次、组织环卫力量集中清运等办法,加大乡村主要道路、街巷、河道、沟渠等场所的清扫保洁,重点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实现“柴堆、草堆、粪堆、石堆、垃圾堆”有序堆放,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消除黑臭水体。大力整治较为突出的“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加快推进镇村街面无垃圾堆放、无污水乱流、无畜禽粪污、无乱停乱摆,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有序。二是农户庭院卫生整治。认真落实农户、商户及其他单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等“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整理好庭院内外堆物堆料,做到物品码放整齐,柴草堆放有序,垃圾集中或定点投放,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全民动员、分片包段、责任到人的办法,教育引导农户每天打扫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形成“平日小扫,周末大扫,月末清理”的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村庄保洁人均10元/年的农户收费制度,定期公开保洁费用开支情况,评比表彰干净卫生家庭,引导群众自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全市各级各类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试点村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要实现全覆盖。三是集镇市场环境整治。采取设置相应的垃圾桶、垃圾车,加大保洁频次,加强摊贩管理,引摊入市等办法,加大对乡村集镇市场、农贸市场及农村赶街天集市的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清运市场废弃果蔬等垃圾,保障市场环境整洁。进一步规范设置乡村集贸市场摊位,整治违章搭建、车辆乱停、道路拥堵等现象,建设干净集市,实现文明赶集。四是农村公厕卫生整治。加强公厕管理维护,确保每座农村公厕都有专人维护清洁管理,保障公厕粪槽便槽和管道无破损,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完好。采取以商养厕、服务外包、轮流值日等多种措施,加大农村公厕保洁力度,确保公厕地面保持整洁、无积尿、无污水、无废弃物、无明显异味,不断改善农村厕所卫生状况。

五是清洁田园整治。清捡农业生产废弃物,对农药化肥包装物、农用薄膜、秧盘等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集中收运处理,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杜绝污水横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处理规模,在村庄的下风向选址,排污口远离饮用水源地,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城镇近郊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由滇池水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运营;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村庄,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和居住形态,打破村镇行政界限,采用连片治理单村治理模式,选用相对集中、村组处理和分户处理等方式,农户卫生间、厨房建化粪池和污水管网,村组建设人工湿地、氧化塘和生物滤池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家乐、小餐馆、民宿等经营主体的餐饮含油污水要实现规范隔油、达标排放,禁止未经预处理直接排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二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严禁污水直排。加强村民节水宣传教育,有条件的村镇要开展生活用水计量计费,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鼓励采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加强尾水回收利用。三是小江沿线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由区住建局负责统一整治。

如有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722